亚太日报快评 | 国务院机构改革:新时代强起来的大国标配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薛小荣 复旦大学副教授

3月13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出说明,并提请会议审议。根据该改革方案,国务院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方案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热议。

在这一改革方案中,除了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安全部等核心权力部门未作变动外,其他与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权力调整和机构重组。按照王勇的机构改革方案说明,其总体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就是说, 要通过改革,构建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架构和能力供给支撑。 这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引起广泛关注的最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事实上,如果把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与改革开放以来前七次(1982、1988、1993、1998、2003、2008、2013)机构改革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尽管每次机构改革具有普遍性的共同特点,如都是通过部门级别、机构数量和职权范围的增减来实现和增强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管理效能。

但是,这一次的国务院机构方案从其设计出台到提交人大审议却是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而这一新的历史背景是前七次改革时所不具备的。这个新的历史背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提法,新时代是一个中国强起来的时代,是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应该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这个背景来观察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就具有了比此前历次改革相比更加深刻的意义。

中国强起来,不仅体现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国力提升,更要体现在国家整合融通各类资源的行政管理能力上的高效快捷。事实上,无论是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还是农业农村部等带有“大部制”烙印的整合型行政机构的设置,还是像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新类型组成机构的设置,都遵循了两个基本导向:一是以提升行政能力为核心的制度导向,二是以增强服务人民能力为核心的政治导向。

就制度导向而言,行政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要克服旧有权力交叠造成的行政推诿、能效低下的“机关病”,比如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等的设立就是破除职能交叉带来的权责不清等弊端;就政治导向而言,行政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则是为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渠道和供给能力,比如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新类型部门的设立。应急管理部是为了在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退役军人事务部则是落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政治倡言,尽最大努力地避免“流血又流泪”的悲情上演。因此,以人民为导向是这次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特征,这是机构改革引起社会关注的最重要原因。就像社会评论的那样:

守住我们的家底 ——自然资源部;

护住我们的家园 ——生态环境部;

带动我们的乡村 ——农业农村部;

留下我们的乡愁 ——文化和旅游部;

给生命最大拥抱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给英雄最实关照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对“天灾” ——应急管理部;

预防“人祸” ——国家监察委;

携法治前行 ——司法部。

与此同时,还应该从新时代强起来的中国这一新的全球视角出发来理解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强起来的中国应该肩负起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全球责任。履行全球责任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在这次的机构改革中,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新设部门尤为引人瞩目。事实上,这两个部门都是直接服务于强起来的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则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全球创新型人才来华发展。

总之,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只是掀起了党政军群机构改革的大幕,随着未来其他领域机构改革方案的公布,强起来的中国将会拥有更多更强的国家标配,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