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將改變什么?

新華社

text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到了什么樣的水準?它將給產業結構等帶來什么影響?……在26日舉行的2015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上,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熱點和發展趨勢等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人工智能概念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進入21世紀以來,網際網絡和大數據推動人工智能進入新的春天。語音識別、圖像分類、機器翻譯、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汽車等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當前,面向特定領域的專用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甚至可以在單點突破、局部智能水準的單項測試中超越人類智能。比如日本倣人機器人、美國獵豹機器人、德國工業機器人,還有中國的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步態識別等。”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院士說。

但專家們認為,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依然處於起步階段,研究和應用依然任重道遠。“人的大腦是一個通用智能系統,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與之相比,現有的人工智能差距還比較遠。”譚鐵牛說。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攻關和產業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字識別、語音識別、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徵識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進入廣泛的實際應用。

2014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猛增54%,達到5.6萬台。2014年中國智能語音交互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指紋、人臉、虹膜識別等產業規模達100億元。很多企業也積極佈局,如百度的“百度大腦”計劃、科大訊飛“超腦計劃”等。

與會專家表示,儘管中國在一些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尤其是核心算法方面與發達國家水準相當,但中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比如高精尖零部件、技術工業、工業設計、大型智能系統、大規模應用系統以及基礎平臺等。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對傳統行業產生重大顛覆性影響,‘智能+X’將成為創新時尚。人工智能將在國防、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廣泛應用,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引發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譚鐵牛說。

“近幾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呈現爆髮式的增長趨勢。”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表示,“‘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絡+’行動等對人工智能技術提出了重大需求,發展智能產業和智慧經濟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創新。”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際巨頭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還沒有完全形成壟斷。中國完全有可能利用市場需求優勢、用戶數據優勢等,搶佔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制高點,掌握主動權。

專家同時指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還面臨著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基礎設施、技術水準、數據共享等挑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