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舉報群體崛起 大企業提心吊膽

路透社

text

據路透社報導,在中國,舉報企業不當行為正成為一個規模小、但卻蓬勃發展的行業。

去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一周接到一條來自中國的舉報,是2012年的兩倍,是2011年的五倍左右。吸引人的是近期越發豐厚的獎金,如舉報的信息能説明投資者追回損失超過100萬美元,獎金最多相當於罰款的30%。去年,一位華爾街舉報人的進賬高達1,400萬美元。

而對於中國興起的舉報人群體而言,SEC只是他們諸多舉報渠道之一。舉報人提供的信息,對葛蘭素史克、達能等企業在中國遭調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律師郝俊波在網上做宣傳,呼籲舉報人與他聯繫,稱“不僅可伸張正義亦可能獲得巨額獎金。他表示,經濟利益不可否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郝俊波稱, 中國政府對舉報者的支持力度加強,也讓這個行業逐漸走向公開化。 去年當局對15萬條舉報線索進行了調查。不過在中國,律師受理舉報案例“不贏案子不收費的做法,遠未像歐美那樣蔚然成風。

事實上,在中國,舉報是存在風險的,舉報人常常會面臨地方官員或被舉報企業的報復。

律師及商界人士稱,中國的舉報人已變得更大膽,這令企業面臨更嚴峻的環境,特別是敏感行業,譬如已曝出過一系列貪腐調查的醫藥行業。

但這些做法並非總能奏效,而且萬一與舉報人鬧僵,可能後果嚴重。葛蘭素史克在中國被指控通過旅行社等機構轉移資金30億元人民幣,以此向醫生和官員行賄來提振銷售。此後葛蘭素史克中國銷售銳減。

路透社報導,一位直接瞭解調查情況的消息人士稱,這起調查與至少一名高層舉報人有關。“舉報人在中國相當常見。在這樣的地方,總會有些人因為個人利益捲入其中--他們或是對自己的境遇不滿,或是與公司其他人有矛盾,該消息人士說。

報導稱,在中國甚至海外,有個由律師組成的小網絡鼓勵和指導中國的舉報人。此外中國也設立了官方渠道,鼓勵檢舉國企和政府官員的不良行為。

根據美國2010年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若能追回100萬美元以上的損失,舉報人最多可得到相當於罰款收入30%的獎勵。

報導稱,舉報現象的興起,給在華企業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成本,不當行為被曝光的幾率上升,並可能為此被課征巨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