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一名男孩在衛生部門員工對他的房子進行滅蚊消毒時蓋住口鼻。新華社發(肯特·吉爾貝攝)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淼)當前美洲寨卡病毒蔓延引發多方關注,世界衛生組織28日在日內瓦宣佈組建寨卡病毒緊急委員會。世衛官員當日指出,寨卡病毒正在美洲進行“爆炸式”傳播,預計該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300萬至400萬人。
正在日內瓦舉行的第138屆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會議28日就寨卡疫情召開通報會。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會上表示,寨卡病毒最早於1947年在烏干達寨卡森林的恒河猴身上分離,從歷史上來看該病毒多分佈在非洲、亞洲狹窄的赤道區域。數十年來,這種由伊蚊傳播的病毒主要感染猴子,偶爾也會感染人類,但症狀比較溫和。
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熱帶地區的埃及伊蚊,與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的蚊蟲相同。2007年,寨卡病毒首次跨越地理分佈範圍傳播至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2013年至2014年,其他太平洋島國先後報告4起寨卡疫情。
陳馮富珍說:“如今形勢截然不同,去年美洲地區才首次發現寨卡病毒,當下這種病毒卻正爆炸式傳播,截至今天,該區域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寨卡病例。”
寨卡病毒感染者通常出現輕微發熱、皮疹和結膜炎等溫和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持續2至7天,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症之間存有關聯。
陳馮富珍表示,某些地區寨卡病毒的出現與新生兒小頭症及格林-巴利綜合徵病例數量激增存在關係,雖然寨卡病毒感染與出生畸形及神經系統綜合徵的因果關係尚未確定,但目前已有證據表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關聯。
考慮到寨卡病毒與小頭症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蚊媒廣泛分佈導致病毒進一步國際擴散的潛力、新感染地區人群免疫力的缺乏以及尚無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針對性療法和快速檢測方法這4方面原因,世衛組織對寨卡疫情的快速發展表示“嚴重關切”。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規定,陳馮富珍當日決定組建寨卡病毒緊急委員會。該緊急委員會將於2月1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商討當前寨卡病毒流行是否夠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美洲區官員西爾萬·阿爾迪吉耶裏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鋻於同樣由伊蚊傳播的登革熱在美洲流行並每年感染超過200萬人,預計寨卡病毒或在美洲感染300萬至400萬人,其中多數感染者可能沒有症狀。
阿爾迪吉耶裏說:“絕大多數病例不會出現很多臨床症狀,75%的感染病例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或症狀未嚴重到需要就醫。”他指出,美洲居民缺少對寨卡病毒的免疫抵抗力、從美國南部到阿根廷北部廣泛的蚊媒分佈,直接導致寨卡疫情在美洲快速蔓延。
針對寨卡病毒是否會擴散至亞洲的可能,世衛組織當日表態說,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亞洲發現寨卡病毒的官方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