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內第四次熊市 疲弱港股底在何方?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第一財經日報》5日報道,2015年4月底和5月底,港股形成“雙頂”形態後,開始了大半年的熊市進程,進入今年1月後,恒生指數更是加速下跌一度跌破19000點;恒生指數累積跌幅已經近萬點,無論從各個指標看,已經徹底進入了熊市;儘管有不少投資者認為,近期內港股可能展開一波反彈,不過從過去幾次熊市的經驗教訓來看,無論是持續時間和跌幅,港股的熊市似乎還沒有完。

2015年5月開始,這是過去20年當中,港股市場經歷的第四個主要熊市,不少投資者高喊港股已經進入了價值投資區間,但似乎從港股跌到23000點開始,就不斷有分析人士呼籲因為估值近乎全球最低,港股可以抄底,結果頻頻被“打臉”,港股一度跌破19000點,國企指數跌破8000點,市盈率差不多跌到6倍的歷史低位。

據媒體報導,曾經在1998年大肆做空港股和港元的知名投資“大鱷”喬治索羅斯聲稱,“我已經做空美股和亞洲貨幣”,他預計2016年對市場而言將是“困難”的一年,市場可能進一步下跌。“如果市場有一個真正的底部,那這個底部將被多次測試。”

而對港股來說,過去幾次熊市持續時間和幅度,今天依然沒有達到,會不會有下一個更低的底部?

從過去三次熊市的下跌幅度來看,這次港股到最低點的跌幅依然遠遠沒有前面三次的可怕,此前三次港股市場跌幅在50%到70%之間;而從時間上來看,過去三次持續時間在1年到1年半之間,而本輪熊市至今只有大半年,估值如此低廉的港股是否還得再跌?

香港過去20年的幾次大熊市,第一次是1997年8月到1998年8月,從16820點跌到6544點;2000年三月到2001年9月,從18397點跌到8894.36點(最終2003年4月的8331點是非典疫情引發恐慌導致);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底或2009年3月形成雙底,跌幅則超過20000點。

投資人士溫天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全面看過去三次熊市,都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造成。1997年的是亞太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破裂是主要為納斯達克大跌影響,2007年10月開始的大跌,則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目前的情況和上述三次熊市都有所區別,港股大跌主要因為內地經濟放緩,還有美國加息的因素造成,還有人民幣貶值的因素,這也使得香港的環境受到較大挑戰。不過,2016年再次出現金融危機的機會不大,目前歐洲也繼續進行量化寬鬆,美國加息也有可能放緩,中國也在採取各種措施。

深圳一位港股私募人士認為,估計短期內在人民幣暫時穩定下來,美國加息可能放緩的背景下,港股可能有所反彈,但不宜期望太高,日本等外盤大漲,石油價格反彈,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沽空盤的集體平倉,而A股漲幅顯然沒有跟上,成交甚至創出新低。

用估值來判斷港股是否已經見底,其實並不合理,這也是過去很多因為估值低而買入港股投資者巨虧的主要原因;這次港股熊市很大的原因是人民幣貶值,而港元又跟美元掛鉤,大部分港股又是人民幣資產;無論從每一種估值方式來看,如果人民幣繼續跌,都會導致港元計價盈利和淨資產下跌;2015年10月底到現在,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從6.31一度跌到6.76,但這期間恒生國企指數累積跌幅一度逼近30%,上述私募人士稱。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稱,隨著中國改革和轉型進入“深水區”以後,開始逐漸發現了一些矛盾——首先是供給側的大幅減稅可能帶來財政收入的明顯萎縮,進而對需求端的財政支出加大力度形成了制約;其次是“去產能”可能帶來短期的經濟陣痛和社會陣痛(企業破產、員工下崗、信用違約),這又和需求端的“保增長”相矛盾;對投資者來說,這都需要繼續等待,不僅要等待交易上的充分換手,還需要等待政策面看到解決“調結構”和“保增長”矛盾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