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走進中國唯一一座古代墓葬專題博物館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王爍)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走進博物館,除了看凝聚著人類燦爛文明的藏品,博物館本身也是一道文化景觀。

“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在河南洛陽邙山鄉的冢頭村,有一處中國唯一世界罕有的專門陳列古墓的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洛陽古墓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墓葬文化吸引了海內外眾多遊人。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中國古代有句老話:“生居蘇杭,死葬北邙。”洛陽北郊的邙山水深土厚,是歷代墓葬的風水寶地。自東週到明清,各朝代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才士名流安葬於此,在面積700多平方公里的邙山地區,冢連冢,墓壓墓,古代墓葬的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也是世界罕見。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洛陽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們倡儀開發蘊藉深厚的邙山墓葬文化,並從洛陽地區數十年來科學發掘的萬餘座古墓中,精心挑選出25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墓葬,傍依有“邙山晚眺”之盛的北魏宣武帝陵,修建了洛陽古墓博物館,於1987年建成對外開放。博物館佔地150餘畝,分歷代典型墓葬和北魏帝王陵墓兩大展區。

古墓復原在地下6米深處。從玄堂拾級而下,一股陰森潮溼的氣息漸漸襲來。幽暗的燈光下,一座座墓門依次排列,墓門上的鎮墓獸怒目而視,顯示著主人生前的威儀。記者鑽進了一座座古墓內看到,不同時期的古代墓葬有其不同的時代印記,它們或磚室墓,或磚石混作墓,或石室墓,或土洞墓。從西漢到宋金時期,這25座古墓時代相聯,自成體系。中國古代墓葬結構、葬俗、葬儀、建築風格等的演變發展的基本脈絡和軌跡,都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這些墓葬不僅保留了珍貴的文物,同時也是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史,美術史包括建築形制,喪葬習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物證。”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宣教科科長段躍輝介紹,比如,宋代倣木結構雕磚墓,雕梁畫棟,墓室周壁雕有花卉、孝子故事等內容,成為研究古建築史和宋代世俗文化藝術的珍貴資料。洛陽發現的唯一有確切紀年的曹魏時期典型墓葬,成為以後判定是否是曹魏時期墓葬的一把標尺……

據悉,這些古墓都是原汁原味的墓葬,所有的建築材料都來自原來的墓室,考古工作者將原來的古墓拆除時,小心翼翼地把每塊磚都編上號,繪好圖,然後根據原來的位置進行復原。

“這個博物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所以陳列歷代典型墓葬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的墓葬都是原汁原味的墓葬,唯一不同就是挪了個地方重新砌了一遍。”段躍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