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勿被俄和ISIS轉移視線 中國是首敵

亚太日报

text

7月,美國格林納特上將登上中國海軍230號039B型潛艇參觀 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據本港媒體中評社編譯報道,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同時,美國亦因預算緊張軍費緊縮,或被迫削減核動力航母戰鬥群。

文章稱,俄羅斯分裂烏克蘭,ISIS橫掃中東,轉移了人們對中國戰機在南海攔截美國海軍飛機的注意力。北京將南海、東海以及黃海均稱為「近海」,意味著這些都是中國海域。飛機事件讓「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UES)成為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工作的當務之急。

「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意在阻止挑動性事件,「避免誤判」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的主題,那次戰爭由一連串失誤引發,毀了20世紀。上將格林納特是海軍作戰部長,能令艦載飛機從波斯灣飛赴伊拉克打擊目標,但是,他總是在思考太平洋遙遠的彼岸。

一百年前,世界外交的主要挑戰是,將一個正在崛起且不安分的德國整合入國際體係,如今,這個角色換成了中國。格林納特很了解他的對手——中國海軍上將吳勝利,對中國也很有耐心。

中國從烏克蘭購入一艘航空母艦並進行改造。格林納特認為,中國離真正優秀的大型航空母艦還有十年的距離。樂觀主義者希望,在這十年之間,中國可以接受那些容納了90%(按體積算)國際貿易的海域的秩序,這些海底還埋著纜線,為95%的國際通訊與互聯網服務。

雖然,現時格林納特麾下海軍的艦艇只有290艘,但是其能力比裏根建設海軍時的594艘更強,可快捷地移近朝鮮並對其投放反導艦艇,亦可快速向ISIS派出F/A-18係列飛機。但愈加危險的形勢,迫使美國人重新思考原不願思考的事情:對外政策。美國人決定要什麼,美國就會變成什麼國家,具體地說,美國人想要一支怎樣的海軍力量,答案就決定了美軍能否如格林納特所言,能在需要之處發揮作用。

文章稱,中國對海軍的建設正引發軍備競賽。日本擴張其海洋力量,據格林納特所言,其中包括了與美國力量不相上下的船艦。日本的憲法制約了其防務自衛隊只能采取自衛行動,但是憲法許可日本自衛反導以及保護盟友。

沒有什麼議程,比維護世界貿易所依賴的海洋秩序更重要,因此,格林納特認為,圍繞如印度、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以及菲律賓等國家,形成千艦海軍力量,是一個很合理的說法。

世界史上比機帆並用更重要、最具裏程碑意義的海洋事件是,鸚鵡螺號核潛艇1955年1月17日下水,並發布訊息「以核動力前進中」。擁有核動力的海軍才有立足之地,專管制海權以及部隊投放的眾議院軍委會小組委員會主席蘭迪·福布斯指出,美國海外基地變少了,但是高效率的航空母艦所到之處,即為美國土地。

一位中國智庫人員認為,中國是外向型經濟體,其經濟活力、政治穩定以及地緣地位,都依賴海運以進口自然資源和出口產品至遙遠的市場。福布斯認為,中國這個與鄰居之間存在海洋爭端的國家,讓美國海軍焦慮。福布斯擔心中國發展「航母克星」的反艦導彈,會讓美國的航空母艦遠離中國領土,包括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福布斯還指出,一艘航空母艦花費將近130億美金,但能維持國力50年,該性價比可以被接受。海軍,包括其海軍陸戰隊,是美國軍中主力。

問題是,美國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揮霍勇氣之後,已感沮喪,對兩代風格截然不同的總指揮官——一個魯莽而一個懶散,亦感驚惶,還會支持美國投放軍力嗎?海軍要以裝備來回答這個問題,海軍的行動要以「每一代人都活在戰爭年代,或後世曆史學家口中的『戰間年代』」為假設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