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辦、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承辦的“‘一帶一路’與孟中印緬區域互聯互通”國際會議日前舉行。來自中國、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和斯里蘭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表達了加強互聯互通和務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愿望。
區域合作,推動欠發達國家融入全球化進程
王鐳(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 2013年5月,中國與印度兩國政府達成關于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共識。之后,成立聯合工作組,孟中印緬四國就如何發展和建設這一經濟走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達成共識。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對于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符合區域內各個國家的根本利益。
孟達爾(孟加拉國政策建議與治理研究所研究員): 在孟加拉國,只有30%的道路是瀝青道路;在印度東北部地區,100人之中不到一人能夠上網;除中國云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其他地區,人均年用電不到300度,在孟加拉國40%的人沒法用電,在緬甸約50%的人享受不到用電。
孟中印緬區域合作將改變這些狀況。現在,印度和孟加拉國簽署協議,計劃修建多條公路,兩條亞洲高速公路網也將連接起這兩個國家,不過這些項目仍停留在圖紙上。
再看中國和緬甸的雙邊基礎設施合作。連接昆明、瑞麗和緬甸仰光的中緬公路已在建設中,它將承載90%的雙邊貿易。縱貫東南亞的泛亞高鐵將從昆明出發,經緬甸抵達新加坡。
張宇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孟中印緬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鄰居,也是文明意義上的鄰居。全世界人口近70億,孟中印緬加上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人口近30億,這個地區國家的合作不僅對本地區,而且對世界的發展和未來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庫卡尼(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孟買分部主席): “一帶一路”愿景將實現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互聯互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計劃的進展十分重要。孟中印緬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但發展極不平衡,2012年數據顯示,區域內貿易額只占這些國家全部貿易的5%,而東盟的區域貿易占東盟各成員國總貿易的35%。內部貿易和經濟合作受制于基礎設施,這是孟中印緬各國需要解決的問題。
毫無疑問,孟中印緬區域合作將惠及印度。印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地區發展極不平衡,東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發展尤為滯后,因為歷史原因,東北部地區在地理上和印度其他地區分隔開來。從加爾各答去東北部的特里普拉邦的阿加爾塔拉,得走1650公里,從新德里到那里,路途更是長達2637公里。不過,如果以孟加拉國為通道,加爾各答和阿加爾塔拉之間的距離就只有350公里了。
經孟加拉國的直接陸路通道,連接起印度東北部和印度其他地區,不僅能極大減少貿易運輸費用,還能為印度東北部各邦提供出海口,如孟加拉國的吉大港。
經濟走廊還將為印度東北部邦帶來更多游客。現在,印度東北部每年外國游客不到20萬人,孟加拉國外國游客一年也就60萬人。而越南、緬甸和泰國,每年外國游客數分別達200萬、500萬和2600萬。
莫漢蒂(印度發展中國家研究與信息系統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一些大公司已就基礎設施建設等旗艦項目簽署備忘錄,連接起印度首都新德里和最大城市孟買、東部重鎮加爾各答和南部城市欽奈的高速鐵路網也將是其中一個。在食品加工、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我們還能加強合作。
從地區宏觀經濟指數看,中國和印度發展很快,緬甸和孟加拉國雖經歷了一些困難時刻,但投資增長還是非常快的。近幾年世界對這一區域十分關注,而區域國家對地區發展也很重視,可以看到,區域內投資也在向緬甸和孟加拉國流動,尤其是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投資。與其他大陸的類似合作相比,孟中印緬區域占全球GDP比重從2000年的12%上漲到2015年的25%,增速非常快。
楊先明(云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 參與全球價值鏈已成為發展中國家開發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推動亞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激發沿線國家的低要素成本、市場與規模經濟、市場深度與廣度和低貿易成本,為以生產中間產品為主要特征的亞洲生產網絡創造資源整合的條件,形成與亞洲生產網絡互動的局面。通過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合作機制,加快區域內產業合作和區域內貿易遞增,或許是相關國家融入亞洲生產網絡、增進從全球價值鏈中獲利能力的重要路徑。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其他區域一體化不同,它發生在世界最貧困的集合地帶,偏低的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全球化指數反映了這一地區偏離全球化中心的事實,也凸顯了該地區融入全球化并從中獲益的緊迫性。這一區域需要新的一體化努力和動力,來化解其初始條件對相關國家之間進行有效合作的制約。
2014年孟中印緬走廊各國人均GDP分別為:孟加拉國——1096.56美元,中國——7593.88美元,印度——1630.82美元,緬甸——1197.53美元。這也揭示了區域國家社會經濟的非均衡發展格局。
影響孟中印緬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缺欠導致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距離和物流狀態影響這一地區與生產網絡中心的聯系。研究表明,除了地理距離會影響貿易成本外,貿易伙伴之間的物流表現和互聯互通能力比稅率協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