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商場創辦人鄭志剛。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9 月 17 日,由香港設計總會(FHKDA)與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SDPA)合辦的「第 二屆深港設計雙年展」在香港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展期內,雙年展將會為港人帶來兩 地設計精英的最新產品。
此次雙年展,適逢 K11 的年度“設計月”,雙年展聯同 K11 策劃了一系列主題展覽、 工作坊活動。作為展覽主要展出場地之一的尖沙咀 K11 商場,再次成為了城中引人關注的焦 點。
香港尖沙咀的K11 商場。 資料圖
從 2009 年開幕至今,K11 就因藝術與商業的創意結合而引人關注。K11 在開業第一年就實現 了盈利,並且收入比整改前翻了 3 倍。根據 2015 年的財務報表,香港 K11 的出租率接近 100%,每月平均客流量超過 130 萬人次。2013 年 K11 在上海開幕,并先後舉辦的莫奈、達利畫展,也同樣一次又一次地引發了上海的熱潮,目前商場每月平均客流量已超 100 萬人 次。
而這,則不得不歸因于其創辦人鄭志剛獨特的眼光和創意,以及對藝術的酷愛。鄭志剛,富商鄭氏家族之第三代接班人,為周大福有限公司創辦人、全球華人十大富豪豪鄭裕彤的長孫。
他是現任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的執行副主席。鄭志剛熱愛藝術,其藝術先鋒及專家形象在國 際藝術圈里享負盛名。2012 年,他被《財富》雜誌評為“2012 年全球 40 位 40 歲以下商界精英”之一,為榜上唯一香港人。
鄭志剛畢業於哈佛大學,與 2003 年取得東亞研究文學士(榮譽)學位。自哈佛畢業后,他 往京都留學一年,修讀日本藝術和文化。在日本的研究學習給他提供了一個贊新的角度來徹 底改變未來亞洲藝術世界。他與 2014 年獲得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的人文學科榮譽博士學位,以及嶺南大學的榮譽院士。他相信歷史人文應當學習成基礎,而企業管理知識則可以從 實踐中吸收。與學校畢業后,他也曾在高盛、瑞信和瑞銀當投資銀行家,并獲取企業金融的相關經驗,為他在新世界和 K11 作出的貢獻奠下基礎。
鄭志剛在K11。資料圖
事事親力親為,做不一樣的富三代
鄭志剛愛親力親為,K11 由挑選商戶以至引進藝術品,事事作主。他想做不一樣的東西,代 表當下年輕人的趣味。“我代表了新生代,也必須與新生代們溝通”。鄭志剛這一代的港商, 帶著家族長輩,第一代第二代香港巨商的烙印。不難看出英國文化、制度對他的深刻影響。 他接觸時尚圈,會面的有貝嫂、Burberry 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 這些英國人。他說 K11 是自己和團隊原創的作品,希望有真正中國的原創,乃至影響世界。回顧初始,K11 誕生在一片質疑和諷刺聲中。在商業中心做一個 3000 平方米的博物館,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富家子弟的玩票,認為這是用藝術來炒作商業。可是鄭志剛幾乎沒有出現在任何媒體上解釋。 時隔 7 年,鄭志剛終於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定制品牌標籤,打造品牌價值
在 K11 的 7 年發展之路上,鄭志剛始終重視并及時調整品牌打造策略。“很多人做品牌为什 么做不好,因为你的品牌是没有价值、没有底蕴的,你们没有那种坚持和热忱,没有发自内 心的东西。”郑志刚如此解读自己对于 打造 K11 品牌的心得。K11 想要做的是创造一种氛围,营造一种归属感,让他们觉得逛 K11 代表了自己属于这种人。这一点恰好是之前的购物 中心和百货公司无法赋予消费者的,因为它们缺少了灵魂和自己的个性标签,将国际大牌与时尚品牌统统装进一些类似的盒子里。同样的品牌,同样的货品,同样的陈列方式,这一切都令逛街变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郑志刚的 K11 则在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它希望顾客在逛街的时候处处有惊喜。它甚至像酒店那样,定制了一款专属香氛的气味,它接近于香草味, 是一种能够激发起消费者购物兴趣的“荷尔蒙”。
香港K11商場會定時舉辦各類藝術展覽。資料圖
把藝術推向大眾,追求社會效益和商業利益雙贏
K11的構思,源於鄭志剛不想再在香港做一個「倒模式」商場,單靠大品牌支撐人流,而是靠 mix and match 的生活概念和前所未見的商店帶來的新鮮感。鄭志剛花了 2,000 萬元,親自挑選了 13 組香港本土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商場的「常設館藏」;另有 19 組本地藝術品以寄賣性質擺放在商場中,不但可增加香港藝術家與大眾交流的機會,更為藝術家尋覓知音者。
他意識到,新一代的顧客更注重購物帶來的愉悅享受。商場的空間設計、蘊含的精神氣質都 需要被重視。“我的概思,並不是在商場中搞藝術展,而是把商場變為一個藝廊,不但有助培養市民欣賞藝術品的習慣,也讓藝術家更積極發表作品,搞活本地藝術生態。此外,自然也是商場的核心元素,並透過藝術品和商場的視覺聲效裝置展現出來。在鄭志剛的概念里, “把藝術推向大眾”,使得 K11 不僅是一種商業創新,更形成了一種社會創新,追求的是社 會效益和商業利益的雙贏。 K11 為了驅動城市的創新思潮,自 2012 年至今,開展一年一度 的“K11”設計月,為全球各地的藝術家、設計師、具設計視野的商家提供了一個開放式平台,深入交流藝術、人文及自然的新計劃。
上海K11商場裡舉辦都市農場小香豬吸引了眾多市民。資料圖
舉足輕重的當代藝術家
作為文化企業家,他不僅創造了 K11,更創辦非牟利藝術基金會:K11 Art Foundation (“KAF”),致力栽培具潛質的中國藝術人才及提供國際性的創意平台以展示他們的作品至 更廣泛的受眾,包括與巴黎 PALAIS DE TOKYO(東京宮)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三年合 作計劃。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開始出現在 K11 內。“希望以後 K11 可以變成當代中國藝術 、 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個軟實力符號 , 讓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 讓中國人在其中找到自豪感和認同感 , 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 自己創出來的品牌。 ” 2014 年鄭志剛入選 Art View 杂志,被評為 “最具影响力 100 人”,公认为现今当代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現在,深深打著鄭志剛個人烙印的 K11 越來越為人所熟知,作為創業者的鄭志剛也有了越來 越厚的底氣。鄭志剛計劃在 2020 年前還將在內地完成 19 個 K11 項目,進駐北京、廣州、武 漢、天津等城市,繼續打造他的 K11 藝術與商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