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林小春)在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一些學者認為這是上古的傳說。不過,一個中美科研團隊4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宣佈,他們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古代一場超級大洪水的科學證據,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災難性大洪水。同時,這也為夏朝的歷史真實性以及起始年代提供了重要支持。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現南京師範大學聘用人員吳慶龍對新華社記者說,儘管很多人認為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一定事實基礎,但此前一直沒有發現這場大洪水存在的科學證據。2007年,他參加黃河上游積石峽地質考察時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後確認為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的沉積物。由於這一洪水規模巨大,他們推測,這很可能就是中國大洪水傳說的源頭。
當時的情景也許是這樣的:一場強烈地震在積石峽引發了大規模滑坡,滑坡堵塞黃河6到9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多達110億至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泄,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
目前有記載的黃河最大一次洪水發生於1843年,最大流量約每秒3.6萬立方米,而這一潰決洪水的流量可能是1843年洪水的10倍左右,達到每秒30萬至50萬立方米。
參與研究的美國珀杜大學教授達裏爾·格蘭傑在《科學》雜誌召開的電話記者會上解釋說:“換個角度看,這差不多與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曾發生的最大洪水相當,位居地球近1萬年內發生的最大洪水之列。”
“這樣規模的洪水災害在中國(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時期內沒有發生過,是一場非常罕見的巨大洪水,因此,我們推斷它應該就是與‘大禹治水’有關的那場大洪水,”吳慶龍說。
造成這一堰塞湖的強烈地震同時嚴重損壞了下游25公里處的喇家聚落,包括兒童在內的一些遇難者被埋在坍塌的洞穴裏。研究人員通過對喇家遺址中被埋幼年人骨進行碳14年代測定,確定這場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
傳統認為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王朝,是大禹在成功治理大洪水後建立的。另一名研究人員、台灣大學教授高德說,20世紀20年代以後,夏朝的歷史真實性受到一些質疑,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夏朝是後來周朝的統治者為了政治需要而杜撰的。但中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完全認可夏朝的存在,並將夏的起始年代定在約公元前2070年。
高德說,有些考古學家認為,最可能為夏朝文化遺存的二里頭文化(位於河南省)的開始年代為公元前1900年左右,兩者之間存在170年的差距,這使許多研究人員深感困惑。
基於潰決洪水的精確定年,以及大禹和其父治水約用20年的歷史記載,最新研究推斷,夏朝的起始年代約為公元前1900年,晚於早先的推斷,但與黃河流域考古記錄中社會重大轉型的年代一致,即與新石器文化衰落和青銅文化開始的年代一致。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他們解決了多年以來基於文獻的年代框架與基於考古的年代框架之間的矛盾。
吳慶龍介紹說,這一研究歷時近10年才完成,合作者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地震局、斯坦福大學、珀杜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台灣大學、哈佛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中美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