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喧闹的世界里,安静之书正蓬勃生长

华盛顿邮报

text

每周我都会去位于华盛顿的Kramerbooks,那里的新书专区使我忧心忡忡,充斥着气候灾难的迫在眉睫和自由民主的分崩离析。加之传染病日益逼近,有责任心的读者更加关注具有新闻价值的危机事件。但我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被吸引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书架前,那里摆满了另一种繁荣但安静的新类型作品。

我指的是与日俱增的关爱自我类的自助指南书籍:《安静》《渴望更少》( The Longing for Less )以及《如何无所事事》( How to do Nothing )。这些书包装极简,色调柔和,使人感到平静且宽容。那些曾经可能消失在生活垃圾箱中的标题,如今正摆在本周畅销的显眼位置。对于这些书的读者而言,寂静文学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的新闻事业起步于公共广播制作人的角色,我仍能回想起那场可怕的关于“电波停播”的入门讲座——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广播静默,如果几秒钟的空白声音混杂在电波中播放出去,紧急程序就会启动,工作人员会受到处罚。处理、分层并传递噪音成了我的工作。

十多年过后,一点点的安静,任何形式的安静,似乎都像是一种祝福。由于播客和音频点播的兴起,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听的东西,随时随地也都有对象可以喋喋不休。尽管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些音爆却使我感到不堪重负、筋疲力尽。

《安静》

[挪]艾林·卡格 著 邹雯燕 译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3

我很想摆脱自己对安静之书日益增长的痴迷,因为我认为那是一种轻浮的向往,只是想“给焦虑的灵魂喝心灵鸡汤”。但是这类书籍的走红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一种真实诉求——空虚。安静不仅仅是没有噪音,它指的更是沉思默想的机会,指的是拥有个人空间并得到身心放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很难活在当下,我承认我对智能手机上瘾,太多不健康的媒体充斥在我的周围,我开始暴饮暴食并不停接收信息。直到购买了我的第一本安静指南——它由挪威作家、探险家艾林·卡格(Erling Kagge)所著,书名刚好也叫《安静》——我才知道在这场战斗中我并不孤单,这使我感到欣慰。卡格的书是一场朦胧的视觉盛宴,书中用富有诗意的词句描述了安静的价值。他写道,“隔绝世界不意味着要对周围环境不理不睬,与之相反,它能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清晰,让我们坚持自我,并努力热爱生活。”

《安静》出版两年后,现在已出到第八版,并被翻译成了37种语言。与此同时,类似主题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纽约客》作家大卫·欧文在他的《音量控制》( Volume Control )一书中对人们发出警告,城市酒吧和餐厅噪音超标,对人的身心健康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艺术家珍妮·奥德尔的《如何无所事事》一书最近出现在了前总统奥巴马的阅读书单上。奥德尔在她优雅的著作中向读者提醒了科技巨头利用“注意力经济”所带来的危险。奥德尔写道,“独处、观察和简单的快乐不仅仅是人本身的目的,更是每一个活着的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乔治敦大学教授卡尔·纽波特的《数字极简主义》( Digital Minimalism )为没有更高事业追求的人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指导。今年一月,记者凯尔·恰卡出版了《渴望更少》,这本游记是极简主义活动的艺术史,书中有一整个章节专门讲述安静。

《如何无所事事》

将这些书联系在一起,我听到了作者们敲响的警钟,即大量的物理、数字和政治“噪音”正在残害我们的精神状态。一些作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案,其他人更多则是发出诗意的反省。恰卡则在书中描绘了一条通往宁静的道路——漫步于日本京都的枯山水(日本园林的一种,通常以砂石代替水景)和佛教寺庙中,你将收获一幅迷人的天堂般的景象。

但是,盲目地渴望安静也可能会将消除噪音变成一种纯粹的商品。城市中已经出现了冥想室和声音浴场,昂贵的静修也已成为健康产业的一大支柱。如果安静成为一种奢饰品,那它是否又如这些书中所言的那样值得追求呢?

我住过最安静的地方是德国,那里的音量管制、城市森林和偶尔的公众嘘声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景观。最近我回到了柏林,开始制作一部关于我追寻安静的电台纪录片。在那里的第一天,我在一家书店里做准备工作,却看到了与华盛顿那家书店类似的景象——卡格的德语版和英语版的《安静》一书正摆在店中显眼的位置。后来当我就他的书在国际上如此成功而采访卡格时,他回答说,“书中所说的现象是一个全球问题,人们觉得被外界的环境所欺骗,他们真的需要生活的安静。” 卡格最出名的是独自一人走到南极,他说这段经历令人不安, “人类总害怕安静,究其原因当然是在安静中你要面对你自己,而在嘈杂中你会与他人共同度过,所以嘈杂永远是最简单的选择。”

与多数的自助类书目一样,这些作品并不是降低声音的处方。舍弃数字生活、走到南极以及对繁荣城市结构的批判成为了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节奏。每个人对噪音的忍耐力以及用来清净的时间都不同,但我们都能从书中有所学有所思,正如我发现了潜藏在我曾害怕的“广播静默”中的可能性。

这些作者选择书作为载体来探索嘈杂,实际上是在委婉地说明,阅读是安静的最终赠礼。在外人看来,安静的读者才会懂得一本书的伟大,想法和对话其实正像交响乐一样流淌着。

现在,我把安静作为一种导向而非声音状态,我发现自己正在通过新的滤器去体验书籍、电影和对话。我备受鼓舞,并决定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与那些会留有空间思考的作家在一起,而不是对已知的喋喋不休。考虑到它们的受欢迎程度,自助类专区中会增加更多包装精美的安静之书可供选购,因此,我正学着抵制消费诱惑,并认真地践行我已经读过的或者正在读的书。

本文作者Bilal Qureshi是一位文化作家和电台记者,其作品曾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以及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上。

(翻译:彭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