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小城的青銅時代——專家探秘“齊家文化”

新華社

text

(記者張玉潔)跨越4000年的歷史長河,“齊家文化”將一座中國西北的小縣城與遙遠的青銅器時代相連。

在青銅器時代,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建立。而今,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仍流傳著許多與“夏”相關的傳說。相傳,中國夏朝建立者夏禹曾在這裡治水,如今滋養廣河人的大夏河、廣通河有賴於他的治水之功。西漢時期,廣河所在區域被立為大夏縣。廣河出產的彩陶也被當地人成為夏陶。

廣河究竟與青銅器時代有何關係?8月1日至2日在這裡舉行的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研討會上,多位學者表示,發現於廣河的“齊家文化”正是連接兩者的紐帶。

齊家文化是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於1924年發現的。因最先發現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齊家坪而得名。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發現,齊家文化廣泛分佈在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這裡正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相接的農牧交錯區,也是中西方文化與交通的交匯地帶。在距今4000年前後,齊家文化就已誕生了。

在這片兼具生態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土地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彩陶、青銅器、玉器等遠古時代的器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易華說:“彩陶的衰落和青銅的出現標誌著齊家文化進入了青銅時期。齊家文化銅器遺址至少有15處,總數超過130件,其中包括銅鏡、空首斧等造型複雜的器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齊家文化在目前雖然沒有發現大型容器,但從發掘出土銅器的數量和種類來說,在齊家文化時期,人類已經步入了青銅時代。而夏王朝正是以青銅文化作為顯著特點的。

“齊家文化是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考古研究來說,齊家文化遺址與半坡、殷墟等一樣是聖地級的遺址。”王巍說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認為,齊家文化還是“前絲綢之路”的重要奠基者。廣河出土的來自新疆和田甚至更西地區的玉器證明了,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就存在著一條中國通往中西亞的路徑。

王巍說,由於近30年沒有再對齊家坪進行過系統的考古發掘,多數研究仍建立在上世紀70年代的考古發現上。未來,需通過進一步考古來深化對齊家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