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刀剑笑花叨叨
印度军方最近大概在学习中国军事史。
它至少学到两招:地道战和围魏救赵。
边境地区局势暂时趋稳,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再出现新的冲突,但印度在其他方向却小动作不断。
比如挖挖地道,放放导弹,禁一禁中国APP,等等。它希望通过在其他方向上的发力对中国造成压力。
这更像一种“无伤大雅”的试探——既不会招来致命报复,又能让人感觉它在对中国示强。
与此同时,印度舆论也一改对特朗普政府的热情,转而与候任总统拜登攀亲戚,套近乎,强调印太合作。
印度是要做跟中国大干一场的长期准备?
1
随着中印边境地区开始进入严冬,印度人大概已经意识到,瑜伽并不能抵御严寒。
在“长期研究中国军队”和“深入分析中国作战手册”之后,驻边印军终于找到一个对付解放军的“妙招”:地道战。
别笑,这是真的。
为证明这一部署的有效性,印媒在报道中提到这一战术被多次成功实践:中国军队曾在抗日战争中成功使用地道对付日军;越战期间,北越军队在游击战中使用过这个战术对付美军;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也出现了这种战术的踪迹。
尽管这一战术在几十年前就在中国家喻户晓,也几乎没有人把它和现代战争相联系,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印度舆论如获至宝的自豪。
据报道,在所谓的“拉达克”地区,印军大量挖掘地道,并在其中设置直径1.8米到2.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
印军高官称,这样一是能让印度部队在不同地点间便捷移动,且不会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二是可以保暖,保护印军士兵免受低温和风雪之苦。
除了所谓“阻止解放军越界”,印军官员还宣称,地道工事还可以被用来“在最坏的情况下突袭对手”。
但是网友还是笑了:“下完雪还爬得出来吗?”
但搞战备,光挖地道显然不行,还得有“硬货”。在这方面,印军也没闲着。
昨天,印媒欧亚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印度24日再次试射国产“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这款导弹是印度期待已久的“增程版本”,射程从之前的298公里增加到了400多公里。当天上午10点,导弹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发射,在满足所有参数的情况下,击中另一岛屿上的目标。
报道称,“布拉莫斯”导弹已被部署在“达拉克”,以“应对任何意外事件”。而且,本周印方还将多次实弹射击这款导弹,以确保它能融入印度军队,“尤其在印军在边境与中国军队对峙之际”。
除了挖地道、试导弹,印军还从美国租来两架无人机。
印方高层人士透露说,两架从美国公司租借来的“捕食者”无人机已经在本月21日投入使用,目前在印度东南沿岸进行海上巡逻。
但不少印媒关注的重点可不在这。
它们一方面突出这个动作的“特殊背景”:正是在今年5月中印边界冲突发生之后,印度海军获得授权向美方租赁无人机。
另外一方面,印媒在并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大加揣测和“带路”,说该无人机可能被用于监视中印边境地区,尽管“消息人士”只提到印美在印中边界问题上“密切合作”,“提供全领域的监视和信息分享”。
网友又笑了:“这玩意还得用租的?万一被打下来印度是不是还得赔?”
2
不管是挖地道还是租赁无人机,与其说是对付解放军,不如说是被恶劣环境逼的。
班公湖等地区今年的大雪天气极为恶劣,往往是印军刚刚才打通的道路,很快就被大雪覆盖,尽管印度投入大量人力进行道路疏通,但常常是事倍功半。
据印度媒体透露,目前派驻印中边境的印军已多达近5万。这些军队部署在“拉达克东部山区的不同地方”,目前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印媒说,印度军方目前在所谓“拉达克”地区的物资储备,至少可以维持5万多部队2个月的需求。
但是要知道,该地区最严酷的冬季从11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四五月才结束。
在11月底之后,这里的温度下降到零下30到40度,暴风雪和雪崩随时可能阻断通往这一地区的所有道路。
所以,数万大军派到前线,本想“为国争光”,却不幸都成了铲雪工?
而对面,已经有条件吃上热腾腾的自热小火锅了。
印度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底,这一点花拳绣腿对边境局势影响几乎是……零。
所以它又忍不住跟中国学了一招:围魏救赵。
在边境地区维持大量兵力并大规模储备冬季物资的同时,印度刻意把角力领域扩大到边境之外,试图通过不同方向上的联通迫使中方在边境问题上让步。
这些动作大多发生在印度的传统“势力范围”——印度洋。
比如,在6月中印边境爆发后不久,印军就加强了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兵力部署,加强了在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路线的巡逻。
它还“低调地”向南海地区派遣了海军舰艇,在南海水域收集他国军舰行踪,并通过加密通信系统与美国海军舰艇保持持续联络。
这个月,印度与美国、日本举行年度“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并且罕见地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通过以美日澳印为核心的印太合作造势示威的意图非常明显。
此外,印度还在经济领域发力,再次宣布禁了中国的43款APP。
这些APP包括支付宝、名片全能王,以及一些中国企业开发的约会、聊天、直播和影视类应用程序。
印度政府的声明说,这些App涉及的活动“损害了印度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尽管这个帽子扣得实在牵强,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牵强了。早在6月29和9月2日,印度就根据同样理由,分别禁止了59款和118款中国企业开发的App。
此外,还有印媒宣称,印度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进行严格管控,这可能会影响包括苹果、小米在内的一批电子产品进入印度。
RCEP刚刚签署不久,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热火朝天,没有加入的印度反而在欢呼“穷人的胜利”。
3
当然,最重要的制约力量还是美国,印度对此心知肚明。
17日晚,莫迪给拜登打电话,除了祝贺胜选,还谈了三件事: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印太局势。
新冠疫情很容易理解,毕竟美国和印度这对“数一数二”的难兄难弟,疫情是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
气候变化更多属于对拜登的“投其所好”。而“在印太地区的合作”,指向性就不言自明了。
莫迪还一并祝贺了“当选副总统”哈里斯,称她的成功是印度裔美国人的骄傲,尽管哈里斯曾经还对莫迪政府有过强烈的批评。
这通电话打完后,印度媒体很有信心地预计,拜登还将支持印度“入常”。
实际上,印度对于美国多大程度上能在边境争端中支持印度,心里没底。
《印度教徒报》日前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拜登当选对印度而言可谓喜忧参半。
文章说,一方面,莫迪对特朗普政府投入颇大,包括与特朗普两次共同参加集会,还有印度外长此前对美国民主党领导的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冷落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新德里期望特朗普获胜的印象”;另一方面,“长期支持美印关系的拜登带来了新的期望”。
这恐怕才道出了印度一些人现在的心态:半喜半忧,患得患失。
印度显然在这次边境对峙中认识到了中国方面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也许出于对自身实力的错误认知,也或许出于自尊心,印度方面在短期内看不到“认输”的迹象。
它有些犹豫,也有些信心不足。
一方面,在中印两国外长会面之后,边境上没有再出现直接冲突,双方军长级对话仍在继续,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与此同时,印度也没有死心,它正在用一些不至于招来致命报复、却又让人感觉在对中国示强的小动作不断试探。
印度是要做跟中国大干一场的长期准备吗?
不,这仅仅反映了印度的不自信而已。
就在几天前,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在第三届中印高级别二轨对话中再次提醒,中印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他再次阐述了中方的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照顾彼此关切,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要做大合作积极面,加强在抗疫、经济复苏、多边主义、全球治理等领域合作。
印度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中方反复的告诫,除了出于一个真正大国的胸怀和眼界,更因为它根本不怕打的实力。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