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也有性别差异?为什么父亲节花钱比母亲节少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潘雅帅

每年6月的第三个周日是国际上最主流的父亲节日期,在包括英国、美国的70多个国家,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表达对父亲的谢意。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5日的一则报道称,即使人们为父亲节的花费逐年增长,但人们在这一天的消费热情仍然远远不及母亲节。

美国零售联合会(NRF)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人在购买母亲节礼物上的消费总额达到2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7亿元),人均花费约为186美元(约合人民币1266元)。而参考往年父亲节的消费情况,NRF预计今年父亲节的消费总额将约为1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5亿元),人均135美元(约合人民币919元)。从这一数据来看,人们在父亲节的消费仅为母亲节的四分之三。

报道还指出,在美国,最流行的父亲节礼物按人气排序依次为:一顿大餐、衣服、礼品卡、电动工具、个人护理品、运动用品以及汽车周边,在英国则依次为巧克力、酒类、小配件和剃须用品。

在网络上也有不少人表示,父亲节的礼物较母亲节更难挑选。在剃须刀、衣服、鞋帽等都已经被送过之后,给父亲礼物的挑选范围就缩小了很多。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一顿大餐”会占据美国父亲节礼物排行榜首位的原因。

而即使都选择购买贺卡,英国贺卡协会的数据也显示出了细微的差异。去年英国人购买母亲节贺卡的平均消费约为2.09英镑(约合人民币18元),而购买父亲节卡片的平均金额则为1.85英镑(约合人民币16元)。从内容上看,父亲节卡片的印制内容仍然以汽车、威士忌酒、高尔夫等传统的刻板形象为主,并未随时代发展有太大的改变。

“父亲和母亲的确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和文化认同,”英国卡片之家联合创始人迈尔斯·罗宾逊(Miles Robinson)说。

在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消费心理学家拉斯·佩纳(Lars Perner)博士说,母亲通常被认为是家庭里最大的贡献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许多人认为应该给母亲购买更好的礼物。反过来,父亲自己也往往并不认为子女有义务为他们购买礼物。

这也和中国家庭传统的角色分工基本一致。从感情上,中国孩子往往与母亲更亲近,沟通也更多,而对父亲的感情则较为含蓄。反映在消费市场上,国人在母亲节的消费力度也大于同样源自西方的父亲节。

《北京青年报》在父亲节当天的报道说,国内商家在父亲节上的活动力度明显不如母亲节和儿童节。即使今年父亲节恰逢各大电商推广的“618年中购物节”,大部分电商网站也并没有选择把父亲节的广告页面放在首页。

其中,只有部分男装或男士护理品牌会选择用“给父亲的礼物”、“以父爱之名”等主题作为广告词。而在商场实体店中针对父亲节的促销则更少。一些男装专卖店甚至只推出了换季促销一类的活动,只字未提父亲节。

有商家表示,以往他们也曾推出父亲节的营销活动,但市场反应平平。在其他节日里,许多人都会带着伴侣或小孩出门逛街,但专门因父亲节到商场购物的并不多。此外,父亲节的市场定位不好把握,可供促销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对生活消费类产品的带动作用有限,也是商家较少在父亲节活动上投入太多的原因。

不过,暂时的劣势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比如英国老牌理发店特洛菲特(Truefitt & Hill)在接受BBC采访时就表示,父亲节期间他们的营业额有非常显著的增长。英国葡萄酒商BBR也说,他们的酒在父亲节期间不仅销量比母亲节更高,而且增长速度也更快。去年,他们公司的父亲节销售额同比上涨240%,而母亲节的增长仅为13%。

加拿大艾伯塔商学院的凯利·默里(Kyle Murray)教授说,零售商之所以大力推广母亲节活动而非父亲节,就是因为过去人们对母亲节礼物的消费需求更高。如今,父亲也逐渐开始承担更多家务和育儿工作,他们与子女的情感联结比过去更紧密。“数据显示,每年人们在父亲节上的消费数字的确在逐年增长,”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海外还是在中国,男性个人护理产业近几年都在飞速增长。今年2月,天猫美妆联合第一财经发布的《2017年中国美妆个护消费趋势报告》就指出,男士护理是2017年最值得关注的快速增长品类之一。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摒弃“护肤是女人专利”的观念,在此背景下,许多个人护理品牌近年来纷纷推出男士护理产品线,以顺应这一消费趋势。

随着传统性别角色在人们心中刻板印象的逐渐改变,这种反映在节日消费上的性别差异也有望在未来更加趋于平衡。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