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辣條的"旅行"

新華社

text

(記者張興軍)“兩百多年前,英國給中國帶來鴉片;今天,中國給英國帶去辣條。”不久前,一名昵稱為“智慧樹結果了”的中國留學生,在朋友圈曬出一群外國人爭吃辣條的照片,並附上以上文字。

作為一種中國特色零食,辣條主要由麵粉經高溫擠壓成型,再調拌上植物油、辣椒、食鹽、香料等製作而成。因其常見的條狀外形,以及麻辣鮮香的口感,所以俗稱“辣條”。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這是一種與臭豆腐、泡椒鳳爪等民間小吃一樣“接地氣”的方便食品,通常流行於街邊攤和小賣部。由於價格低廉,它們一度被統稱為“五毛零食”。然而,就是這一廉價的調味面製品,如今正經由電商渠道遠銷重洋,並日漸受到海外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

在全球最大的國際貿易電商平臺eBay“中國小吃”的分類欄裏,排名前十位的有四款是辣條,因為包裝不同,零售價從10.33美元到25美元不等。登上知名電商網站亞馬遜美國的頁面,搜索“中國零食”的結果顯示,排在熱銷榜首位的同樣是一款辣條,零售價12.99美元。

留學紐約的中國年輕人小劉表示,辣條是“90後”小夥伴們打小就愛吃的零食之一,到了國外後只能通過網站購買。時間長了,身邊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也跟著吃起來。“但是從國內的1元人民幣漲到國外的10多美元,火箭般躥升的身價是大家沒想到的。”

不久前,國內社交媒體新浪微博的網友還發起了名為“辣條征服世界”的熱門話題,人們爭相曬出外國友人品嘗辣條的各種現場照片,引發大量轉發和評論。

然而,辣條產業的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此前,由於生產環境簡陋、食品添加劑超標等問題,辣條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曾多次引發爭議,也屢屢成為中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河南省漯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自臣告訴記者,全國辣條產業的市場估值約在200億元,目前年產值上億的企業有10家左右。從漯河的情況看,辣條加工廠最多時有20多家,不少都是手工作坊,經過洗牌後已經減至個位數,但是單個的生產規模擴大了,生產條件升級了,總的產值也隨之增加了。

“從家門口的特色小吃到走出國門遠銷海外,一根辣條的變化折射的是政府部門越來越嚴厲的食品安全監管,以及國內傳統食品產業持續的轉型升級過程。”徐自臣說。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兩會上表示,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雖然不能做到零發生,但是我們要堅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問題,也要盡100%的努力去解決”。

在漯河市的一家大型食品工業園區,記者實地走訪了中國最大的辣條生產企業衛龍食品公司。透過參觀廊道的玻璃,可以看到身穿制服的工人正在流水線上忙碌作業。從和面、膨化、調料到包裝,各道工序都在巨大的恒溫恒溼車間有條不紊地進行。

“5年前,我們採用的還是手工包裝,但隨後開始大量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從外部看行業監管越來越嚴了,從內部講也是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生產經理閔權鹿說,“目前企業年產值6億元,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0%,但一線工人已從3000多減少到現在的2000人。”

火爆的辣條甚至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2016年春節,英國一家電視臺製作了有關中國春節的系列紀錄片,其間兩個外國記者試吃辣條的場景,通過電視畫面播出。搭配的文字解說聲稱,“辣條是中國25歲以下年輕人最愛的小吃”。

辣條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火爆,讓閔權鹿這樣的辣條從業者興奮不已。

“在這同一個工業園區內,分佈著包括雙匯、可口可樂在內的多家食品巨頭的分廠或加工基地。希望有一天,中國傳統零食行業也能出現這樣的‘大塊頭’,儘管對辣條產業來說,要走的路還很長。”他說。

說話的同時,閔權鹿揚起手中一包最新開發的電商版辣條。在精緻的鍍鋁包裝袋背面印著一行字:“民族的,世界的,外國人做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