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大會重點議題:可持續發展目標

text

新華社內羅畢6月23日電(記者丁小溪

陳瑩瑩)可持續發展目標是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重點議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3日發佈報告說,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平衡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的發展。

報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幾個要點,核心是通過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來解決緊迫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包括消除貧困、改善人類健康、促進和平、提供可持續的水和能源服務等。

報告說,人類當前正大量耗費自然資源,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導致環境惡化與貧困加劇的惡性循環。但在國家和國際層面上,生態系統退化的這種影響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重新看待貧困問題,建立全球共識,保障每個人生活在良好環境中的權利,這應該成為消除貧困的一個重要標準。

環境惡化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部分癌症、病媒傳播的疾病、營養不良、呼吸系統疾病等。近四分之一的疾病與死亡由不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全球每年有370萬死亡病例與戶外空氣污染有關。可持續發展目標應認識到環境惡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並著手解決。

報告還說,環境因素經常會引發暴力衝突,導致長期的社會動蕩。過去60年的暴力衝突中,至少40%與自然資源有關。氣候變化導致自然災害更加頻發,依賴自然資源的低收入經濟體受害最嚴重。但環境也能成為緩解緊張局勢的平臺,新的發展議程可以通過環境合作,將衝突的風險轉化為穩定與和平發展的機遇。

面對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90億的壓力,人們必須減少能源消耗,減輕污染,通過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來實現綠色經濟。報告特別指出,由於供應鏈中的損失、消費決策不當等因素,世界糧食浪費非常嚴重。全球糧食生產體系需要得到改革,減少浪費,增進糧食安全。

更好地管理水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資源管理對保障糧食生產、減少旱澇災害也至關重要。

可持續發展目標應推動各國政府進一步改革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勵綠色能源的研發與應用,減輕經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