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87家经纪公司的1908位练习生中选出100位参加选拔,经过4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和录制,最终由观众抉择出九位练习生组成偶像团体出道,这是爱奇艺今年2月11日上线的偶像养成综艺《偶像练习生》的赛制与节目内容。
开播至今,这档节目的播放量超过15亿,在微博豆瓣知乎等主流社交网站上的话题度也越超同时期其他综艺,引发网友的讨论热潮。进入2018年,除了爱奇艺目前在播的《偶像练习生》,优酷的《这就是偶像》也即将在4月上线,播放量超40亿的腾讯自制偶像养成综艺《明日之子》第二季也将在2018年夏天回归。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偶像市场将在今年迎来大爆发?华谊兄弟研究院将从偶像养成综艺切入,横向与日韩偶像制造产业对比,纵向从中国综艺造星历史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偶像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巨大的偶像市场尚未被发掘
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发布《2017年御宅族市场调研》报告,在15个细分市场中,偶像领域2016年的市场规模突破1870亿日元,相较去年增幅高达20.6%,2017年有望突破2100亿日元。而根据中国产业网统计,韩国的偶像产业产值则在2016年就达到了300亿人民币以上,这其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核心音乐层和衍生层。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7年,韩国偶像集团在CD、演唱会门票、流媒体以及相关商品和服务的海外收入已经翻了一番,从亚洲的日本与中国等主要输出阵地进入美国,其整体销售规模在2016年创下接近47亿美元高峰。YouTube上排名前200的韩国偶像艺人视频自2012年至2016年观看量已经翻了三倍,接近240亿次,而且有80%的流量是在韩国以外的地区产生,防弹少年团(BTS)的页面流量比Lady Gaga、Drake等欧美巨星还多。
如今《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虽然带红了一批新人,但其产生的影响力仍未打破原来的文化圈层。根据日韩偶像产业发展的定律。当人均GDP 达 1 万美元左右时,偶像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人 均 GDP 已经达到 8000美元,部分城市已经超过1.5 万美元。到 2020年前后,全国的人均 GDP 也有望达到 1 万美 元,因此目前至今后几年将是我国偶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期。
2017年由于受到限韩令的影响,韩国几大娱乐经纪公司的收入和市值都有所下跌,但这却给了本土偶像团体更多机会,大量男团和女团涌现出来。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和2017年已经出道和即将出道的男团就超过了20个。更重要的是,日韩文化的传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受众对于艺人品类的认知,进一步细分出偶像这样一个垂直品类。
通过选秀综艺获得观众认可后出道,这种模式被国内的偶像养成综艺搬运过来。尽管因此遭受巨大的非议,但节目本身引起的关注和讨论依然达到了节目组的初衷。在近日推出的新星榜单上,基本由各大偶像养成综艺的选手构成,比如《明日之子》诞生的毛不易、赵天宇,《偶像练习生》蔡徐坤、以及成名已久的X玖少年团。
从超女到偶像练习生们,选秀模式的变迁
国内最早的选秀综艺还要追溯到2004年横空出世的《超级女声》。尽管在《超级女声》之前,湖南卫视就先做了一档《快乐男声》试水,但大规模正式推出的选秀综艺仍旧要以《超级女声》作为起点,超女创造的选秀逻辑第一次全面展示了一个纯素人到明星的变化。
《超级女声》的革新在于首次改变了明星推出的机制。在此之前,明星主要由唱片和经纪公司选拔包装后推出市场,但这种造星方式后来随着唱片业的衰落逐渐瓦解。近些年来,几乎没有出现由唱片公司打造出来的新星,这一切变化的分水岭当属首档将素人打造成明星的综艺节目《超级女声》。这种逻辑在多年后兴起的偶像养成综艺中依然被沿用,不同之处在于,当下的节目更多的展示了偶像产品被标准化生产和训练的部分,例如《星动亚洲》、《蜜蜂少女队》、《燃烧吧!少年》等。
《超级女声》之后,各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如《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快乐男声》等观众以投票形式进行选择的选秀综艺,这些综艺也曾在一段时间内造星无数,比如现在当红的李易峰、薛之谦、马天宇等人都是当年选秀出身的艺人。但时至今日,随着电视台的主流收视人群转移至视频网站,传统的电视选秀已经很难吸引观众,此前热线电话、短信投票等观众参与手段,在今天也显得过于滞后。随着受众对于偶像认知的变化也在改变平台节目的制作,娱乐产业和技术手段的迭代更新,让传统的选秀节目进入了衰落时期。
更重要的是,十年间娱乐产业的审美和需求也进行了迭代,艺人出现了演员、歌手、偶像这样更加细化的区分。受到日韩偶像产业的影响,国内的年轻受众对于高颜值的偶像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和财力。如鹿晗、吴亦凡、张艺兴等EXO中国成员回国后的火爆,TFBOYS以及SNH48等团体的迅速走红,又再次给予想从偶像市场中掘金的人们以巨大的信心。
练习生体制——如何创造一种可复制的成功?
《偶像练习生》正是诞生在偶像市场逐渐成熟的前夜。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国内偶像养成类的综艺就开始出现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上。《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明日之子》等偶像养成节目,都试图通过综艺将素人打造成偶像。其中,《星动亚洲》推出的SWIN,以及《燃烧吧!少年》选拔出的X玖少年团,目前在市场上都已经初见影响力。另外,成功推出了毛不易、赵天宇等新生代歌手的偶像养成综艺《明日之子》,总体播放量更是引领了2017年整个网综市场。
实际上,中国选秀节目的新模式来源于日韩的偶像养成模式。“练习生”本身是韩国娱乐产业的产物,作为韩国偶像产业的供给源,每年有大量的新人为实现明星梦想而成为练习生,为了打造出一个成熟的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从练习生到出道,这些新人需要经过三至七年磨练,而在出道前他们要经历全封闭式的训练,不被任何人知道。
2005年日本养成系偶像模式兴起,杰尼斯事务所培养出的偶像艺人和AKB48女子组合的走红让韩国迅速改进了原本的练习生制度。练习生开始在出道前就获得各种曝光机会,同时直接被市场所检验,通过选秀节目、限定组合、音乐企划等方式,练习生可以在众多的曝光机会中逐渐积累人气,等到正式出道时就会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套体系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可循的规律将素人培养成具有一定能力的偶像艺人,并为其配合一系列的曝光和包装,打造成为合格的偶像产品。
2006年,韩国第二大娱乐公司YG推出练习生选秀综艺《BigBang出道实录》,从旗下六名练习生中选出五人组成BigBang组合出道。《BigBang出道实录》之后,该公司又通过《WIN》和《MIX &MATCH》两档综艺选出了WINNER与iKON两支男子偶像团体。如今韩国大火的TWICE,同样是通过在练习生选秀综艺节目《SIXTEEN》中脱颖而出的。
中国偶像产业的未来
参照日韩的偶像产业的发展,实际上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进化期,而促使日韩偶像产业进化的重要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和吸收以及产业链上从创作到输出每个环节的打磨。
中国偶像产业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很显现的问题。首先是照搬韩国热门综艺模式,缺乏原创和本土的造星模式,会越来越难打动国内主流收视人群。在《偶像练习生》播出的前两集中,这个问题格外突出,不少观众反馈认为选手们的外形和表现过于韩范儿,这些都成为降低观众收看兴趣的因素。
其次是练习生体制以及人才积累的问题。国内主打偶像培养的经纪公司是在近两年才陆续成立,其人才选拔和培训都还缺乏时间的考验。比如在《偶像练习生》中表现出色的选手大多来自于早已成立艺人经纪部分的娱乐公司,比如华谊兄弟的郑锐彬和董又霖(Jeffery)等优质人才。但即便如此,根据节目总制作人姜滨透露,明年再想找到这么多练习生并不容易。从数量到质量,由于缺乏积淀,目前国内偶像产业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都有比较大的问题。而相对日本和韩国拥有专门的打歌节目、垂直于偶像的节目而言,中国偶像目前还缺乏垂直渠道提供偶像的持续曝光,偶像团体的人气顶峰往往就是选秀节目播出的时候。
如何持续产出优质的偶像,成为偶像制造者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对于新生代的“偶像们”来说,想要维持人气和热度,并实现某一天走出国门影响全球潮流文化,外部支持和兼修内功都必不可少。而从目前来看,他们仍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华谊兄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