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電廠,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25日刊登題為《中國的反腐運動可能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文章,摘編如下。
中央派出巡視組到上海和其他省市,對地方企業和機構進行巡視。中央巡視組高級官員王瑛表示,將重點對有關的中央單位進行專項巡視。這些單位包括國有企業——這可能產生廣泛的影響。
文章稱,中國共有約15.5萬家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近年來國企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面不及私企,但因起到防止失業和貢獻稅收收入的作用而受到政府重視,但對領導層在重要部門樹立龍頭企業的願望沒有太大幫助。
在經濟增長減緩之際,改善國企的表現顯然是工作重點,中國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後推出了國企改革試點計劃。但迄今為止領導層一直很謹慎,試點對象是六家情況較好的國企,而且都不屬於產能過剩的部門。
文章稱,政府宣布的原則之一是“混合所有制,外部投資者可進入國企一些部門,就像今年早些時候中石化同意出讓加油站業務的部分股權一樣。國家仍保持著總體的控制,目前只是允許外部投資者投資國企,國企的管理和方向未發生任何變化。
文章認為,在近期內,更有意思的可能是反腐計劃對企業管理層的影響。最初的目標是石油天然氣行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多名高管受到了反腐調查。
文章稱,電力行業現在也面臨壓力。已有多名國有電力公司的高層被拘留。
文章認為,如果給這些國企指派更加高效的管理人員、提高其利潤並清除與腐敗相關的浪費現象,效果可能會很好。但這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國企管理者可能因此不願冒風險。領導層降低大型國企高管薪酬和福利的計劃也可能進一步加劇這種影響,促使高管們離開國企、雄心勃勃的年輕經理們選擇到私營部門發展。
文章稱,除非中央政府嚴肅對待鋼鐵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再讓國企背負過多的員工以壓低失業率,否則國有部門仍會拖累中國的經濟表現。但反腐可以成為激勵國企管理者們改善企業表現的一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