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击战正在紧要关头。1月26日晚上22时左右,湖北省召开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湖北省省长王晓东、武汉市市长周先旺、湖北省政府秘书长别必雄介绍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这次发布会是在“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参加者又是重量级领导,因此发布会内容格外引人注目。
发布会上透露的许多信息,确实增进了涉疫情防控信息的能见度。相关领导的坦诚,也值得肯定。
但越是在紧张状态下,越容易忙中出错——发布会上的部分细节,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如针对当地口罩产能“三易其口”,起初表示:“仙桃市的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年生产各类口罩108亿只”;收到纸条后又改口说:“口误,不是108亿只,是18亿只”;此后又再度更正:“我们省口罩的年生产能力是108万只,不是亿是万,单位错了。”而在防护物资问题上,也存在“打架”现象,一个说“全面缓解”,一个说“特别紧缺”。
从108亿只到108万只,这可不是从半斤到八两的差别,而是整整相差了1万倍。本地口罩产能关涉到抗疫物资需求与调度情况,虽然生产情况是动态的,掌握确切数字并不容易,但这样判若天壤的数据差池,确实让人疑虑。
考虑到这些天来当地干部很可能处在高度紧张、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中,疲惫也都写在脸上,对那些紧张情况下的无心之失,或许无需穷追猛打。但公众仍希望,在关键数据披露上,能够多些严谨性、确定性。这些数据,也会影响未来各方的援助行动。也只有尽最大努力掌握本地口罩、防护服的产量、储备数据,将供应与需求精准对接,才能够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与民众免去后顾之忧。
这也对防疫抗疫等公共事项提了醒:疫情防控,需要精确的数据支撑。只有数字清,才能情况明、措施准。
这些数据涵括面很广泛,如物资总量与供需情况,如人口流动情形。以此次发布会为例,或许正是由于数据掌握不准确,导致出现了判断上的偏差,防护物资“全面缓解”抑或是“特别紧缺”出现了歧异判断。
而备受关注的另一个数据——节前离汉人口500万,本也可借助数据化说得更细。发布会披露,“春节因素和疫情因素影响下,500多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一时间引发很多人的疑虑。而要消除这重疑虑,或许应综合出行数据、运营商数据、当地反馈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解读——这500万人分别在什么时候离开武汉,又流向了哪里,有多少人曾与感染源有过接触……有了足够数据与模型做支撑,很多焦虑也能尽早打消。
说到底,对疫情的防治不能只靠信心、靠努力,也要靠现代化治理能力,这其中就包括数据化。尤其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精确的数据管理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数据管理不只涉及感染、疑似病患等情况,也包括与防疫相关的床位、物资、人口流动等数据。相关数据涉及的领域越多、越精确,我们对疫情的防控就越主动、也越有针对性。
除了准确度之外,数据化的另一个维度则是透明度。掌握数据还不是终点,相关方面还要毫无保留地将数据披露出来,并让市民看得懂、听得懂。
发布会上,民众既要知道每日的数据更新,更想明白这些数据意味着怎样的趋势,如何通过数据来指导当下的生活。这场抗疫战,首先是诚实地面对数据,避免含糊不清,更要避免前后矛盾,那样会加重人们的疑虑。只有数据精确到医院、精确到个人、精确到病例,民众才能在变动不居的事态中找到某种确定性,稳定心神,积极抗疫。
这也要求,当此之时,行政管理部门、数据企业、智库平台等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为决策提供更扎实、更精确的数据来源。众志成城不只是“有钱出钱”,更需要“有数据提供数据”,为抗疫决策提供精确的数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