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手机上的广告越来越“聪明”了。即使在同一个App里,游戏迷看到的是新手游宣传,追星粉丝却能看到明星画报。这背后,正反映出移动营销的技术变革。
互联网爆发期,移动营销的市场规模随着移动设备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到2019年,国内移动设备量突破了16亿,这意味着,平均每一个人都至少有一台手机或平板设备。
但这也同样说明,国内移动用户数量已近饱和,想要在庞大的市场中钻出头来,移动营销就必须优化技术,更懂用户,才能提高效率。
成立于2012年的三体科技,正是一家在互联网爆发浪潮中诞生的公司。它起先由App起家,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后,广告成了主要营收来源,便顺势开发了自己的聚合广告平台ONEMOB。如今,广告平台已是其优势业务。
从
“
无流量传输解决方案
”
到
“
聚合广告平台
”
三体科技的产品矩阵都围绕无流量传输解决方案,无需网络、手机信号,不限操作系统,就能在手机间传输文件,且速度比蓝牙要快许多。其中点传在当时推出后,受到许多安卓手机厂商欢迎,成为许多手机系统的必备工具。
看似简单的功能却有大量的用户需求,三体科技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些小需求。此后,还推出了“每日清理”、“一键换机”等受欢迎产品。
这些App带来了巨大流量,但问题在于,它们无法吸引用户付费,广告才是最主要的变现方式。如何发挥这些流量的最大价值,获得稳定持续的广告收入?
当时,三体科技踏上了巨头的快车。百度、腾讯先后和点传App打通了服务器接口,让这两家公司产品上的广告也能够流入点传。
创始人毛旭东对界面新闻说:“和巨头合作,就像一根管子接进去,水龙头一打开,牛奶就能源源不断地从那边流过来。”但这样的方式也存在问题:单方面的流入,导致三体科技的收入建立在巨头身上,只能间接地接触客户。“行业是在不断变化的,维持这种思路,发展就会有局限。”
在和BAT都建立了业务关系后,三体科技于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平台,不仅做乙方,也要做甲方——同时对接广告主和流量主,上下游都接触。这个平台就是后来的ONEMOB。
ONEMOB的模式和谷歌的广告平台AD MOB相似,一方面,它拥有自身App产品矩阵带来的2.5亿用户群的固定流量,也有BAT等平台的流量,能够直接服务于广告主;另一方面,它也服务于有流量变现需求的App开发者,让开发者接入广告API或SDK,以插屏、banner、开屏等方式呈现广告。
例如某品牌要宣传一款运动鞋,定位于20-30岁男性,通过ONEMOB,品牌广告能够分发至三体科技自身的App,其他第三方App,以及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媒体,且只有20-30岁男性才会看到此广告。
其技术优势在于对用户的深度分析。据介绍,ONEMOB的大数据能力,能够根据实时跟踪分析用户行为,对用户进行标签,实现精准地投放。这背后的技术主要依赖于大整合算法(LI)和用户行为算法(UB),通过自身App用户数据与其他平台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能够使得对用户的判断越来越精准。
品牌合伙人计划:
“
没有卖出货的广告都是耍流氓
”
疫情中,大部分企业的收入都有下滑,在营销上的预算也打了折扣,并且对营销的转化率有了更高要求。
过去,许多广告主在投放后很可能遭遇虚假流量,买点击、买粉丝等等,但体现在销量数字上却不太好看。
为了更实际地提升广告效果,三体科技在去年底推出了“品牌合伙人计划”,即与品牌方共担风险,如果产品销量不佳则不收取费用,产品卖出去了,公司才与品牌方说:“一切没有卖出货的广告都是‘耍流氓’。”他还解释说,现在移动营销的方向是追求“品效合一”。以往品牌做广告要么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要么为了销售效果,二者往往是矛盾的。而目前却需要两者合一,这对业界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
这种承诺效果、分担风险的商业模式,是有较高风险的,所以品牌筛选上也有门槛。毛旭东介绍:“我们先看品牌的毛利,比如是不是超过50%?还有它所处的行业,预估这个产品能不能卖出去。”
品牌合伙人计划在去年已有落地的案例。毛旭东介绍道,去年三体科技为某海鲜酱制定的营销方案,深度分析了行业与目标人群,投放后效果达到5.22%的综合点击率,并实现了盈利。目前还有几家客户也达到了盈利。
该计划是三体科技2020年的主力业务,三体科技还在不断拓展边界,目标是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广告商。从产品研究、素材制作到最终投放,统统都涵盖在内。
毛旭东判断,品效合一是行业内正确的一条路,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做,“要把货卖出去,效果做起来,不能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