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9月12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最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652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0688只,管理基金规模10.21万亿元。
与7月数据相比,私募总规模增长2.6%,在一步步逼近10万亿大关之后终于取得突破。
按照地域分布来看,上海成为私募重镇,注册地在上海的私募机构有4324家,位列全国第一。
从管理基金规模来看,北京虽然机构数量不足4000家,但规模达到2.39万亿元,略胜于上海的2.38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统计口径中,私募基金规模分为实缴和认缴,在8月公布的月度数据报告中,管理基金规模统一以相关基金填报的运行表中期末净资产为准,其中,如相关基金新设立,且暂未更新运行表,以募集资金规模为准。这样一来,数据显示的是实际管理的资金情况,不存在认缴规模夸大等问题。
按照实际规模数据的统计口径,2017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的累计增长幅度已经达到29.4%。
这样的增长速度,远比公募基金来得更加强劲。基金业协会数据官网显示,2016年12月底境内公募基金机构管理资产规模总计9.16万亿,至2017年7月底为10.68万亿,累计增幅为16.6%。尽管8月份的数据仍未出炉,但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远超公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仔细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不同投资标的的私募基金之间已经出现分化,股权类私募仍在扩张,而证券类私募出现收缩。
8月底的数据显示,股权类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占比最高,达到6.37万亿元,这一数据在7月底是6.14万亿元,这意味着股权类私募在8月份期间累计增长3.75%。而证券类私募基金的规模在8月期间已经出现收缩,从7月底的2.36万亿元,累计下降4.7%,至8月底的2.25万亿元。从总规模上看,目前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仅为股权类私募的35%。
从发行产品速度上看,证券类私募产品确实出现了逐月递减的趋势。
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证券类私募产品发行数量在3月份达到了1194只的高峰,但之后就逐渐缩水。近3个月以来,月度发行数量逐渐从6月份的985只,减少到7月份的891只,再降至8月份的804只,体现私募基金发行新产品的热情正在降温。
可见的是,监管层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从严监管仍然没有放松的迹象。
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就此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私募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9月8日,证监会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私募机构专项检查结果,宣布将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机构依法采取行政监管等处理措施。其中,有12家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财产、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利用未公开信息获利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83家私募机构存在公开宣传推介、未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等违规问题;190家私募机构存在登记备案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不规范问题。
基金业协会则在9月12日公布,自《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发布以来,协会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2544家。 其中,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913家,未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631家。
其中,2017年8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有37家,均由于未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