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外媒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說,隨著中國對全球經濟和世界金融系統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西方國家正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新興市場危機以及由此帶來的破壞性風險。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4月4日報道,近年來,全球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波動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風險表現出極高的敏感度。緊密的金融聯繫與中國的強大實力迫使西方國家必須“考慮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動向和政策動向”。
IMF稱,隨著中國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人民幣變身為全球貨幣,地區性事件發展成為全球性危機的風險將越來越大。包括巴西和墨西哥在內的其他新興市場與全球金融系統的聯繫更加緊密,導致全球資產價格出現波動。
在提前公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部分章節中,IMF表示,目前三分之一到40%的全球股市收益波動與匯率波動是由新興市場引起的。
雖然中國通過金融聯繫對全球資產價格造成的直接影響比不上其他新興市場,但中國經濟的利好及利空消息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卻要大得多。中國去年遭遇增速放緩、工業產出疲軟的情況,結果導致全球股市下挫,大宗商品價格跳水。
IMF負責全球金融穩定分析工作的加斯東·熱洛斯說:“來自中國的純粹的金融溢出效應仍然非常微弱,但隨著中國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溢出效應很可能將大大增強。相關證據突出表明,各國決策者在評估本國發展前景的時候,必須考慮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動向與政策動向。”
IMF研究發現,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消息對全球股市具有重要的經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在不斷擴大。過去五年來,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的突發新聞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力幾乎增加了三倍。不過,中國國內資產價格變動幾乎沒有對其他地區的資產價格產生影響。
IMF認為,“中國基本面的突發新聞將逐漸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更大、更廣泛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的不僅僅是中國經濟,中國金融市場的溢出規模同樣可能繼續擴大,這是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正向更加市場化過渡”。
IMF認為,“隨著中國在全球金融系統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清楚及時地溝通政策決定、保持政策目標的透明度、保持戰略與效果的一致性,都將變得更加重要”。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4日報道,IMF當日說,以中國為首的主要新興經濟體正越來越有可能向金融市場傳遞擔憂情緒,並導致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股市表現不佳。
據IMF估算,主要新興經濟體的證券市場對發達經濟體的影響自2008年以來上升了28%。2015年,所有國家證券市場上的波動80%可以歸結於其他國家市場的波動,而1995年兩者之間只有50%的關聯性。
與其他如日本等重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的金融體系與美國的銀行業和金融業的直接聯繫相對較小。與此同時,出口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所以,對中國經濟健康程度的擔憂不應影響美國大多數公司的前景。
但IMF發現,中國似乎有一種特殊的能力,能隨著其經濟新聞和數據的發佈引發其他國家的市場波動。在全球經濟擴張依然脆弱的情況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變故對華爾街的影響通常比對美國大街上正在發生的一切的影響更大。
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之間的市場傳染似乎正在加劇。報告說,這種相互傳染有時存在一種根本的聯繫,例如當中國的工業巨頭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宗商品生產商的股票就會下跌。
IMF認為,更牢固的貿易聯繫和“日益加強的市場融合”等全球趨勢是造成證券市場溢出效應的原因,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