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費盧傑,這座小城爲何如此難打?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5月30日,伊拉克軍隊開始進入被“伊斯蘭國”控制的重鎮費盧傑。圖/路透

文 |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趙悅

伊拉克政府軍日前向費盧傑發動全面攻勢,計劃在6月6日齋月開始前,清剿盤踞在那裏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

盡管伊拉克政府30日宣布,經過一周的戰鬥,政府軍已基本控制了費盧傑周邊的城鎮,並開始向市區挺進,但根據以往經驗,收複費盧傑之戰很難如期完成,可能被拖入慘烈的“巷戰”,加之時值酷暑、當地日間溫度近50度,參戰的穆斯林又將開始齋戒,伊拉克政府收複費盧傑勢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當前戰事正向政府軍有利的方向發展,政府軍已經收複了費盧傑周邊十幾個村鎮,完全切斷了費盧傑與外界連接的通道。然而,戰事越接近“終點”就越艱難,伊政府軍面臨的困境將越發突出。

伊拉克軍隊正準備進攻費盧傑,遠處被空襲的費盧傑正冒出濃煙。圖/美聯社

首先,恐怖分子在各條道路上布滿了地雷,政府軍排除爆炸物的工作充滿危險。在已收複的村鎮內,政府軍幾乎在每家每戶中都發現了爆炸裝置。

其次,恐怖分子很可能在巷戰中讓平民百姓充當“人體盾牌”。伊拉克軍方發言人葉海亞·拉蘇爾准將說,情報顯示仍有約500名 “伊斯蘭國”殘余武裝人員潛伏在費盧傑及周邊,5萬至7萬名平民被他們劫爲人質。

預計軍隊進入市區後,將經曆爲時不短的巷戰才能徹底清除躲藏在各處的武裝人員。例如,2015年12月底,伊拉克政府宣布收複安巴爾省省會拉馬迪市,但直到今年3月,拉馬迪市內的清剿行動才告終。

2015年12月31日,伊拉克安全部隊人員將拉馬迪市的受困群眾護送至安全地點。圖/美聯社

在軍事行動結束後,政府要逐一鑒別平民的身份,防止潛伏在百姓中的“定時炸彈”制造混亂,還要安置大量無家可歸的平民,因此整個軍事行動持續數月不足爲奇。

再有,政治、教派分歧等因素對費盧傑之戰、乃至整個伊拉克鏟除“伊斯蘭國”的努力都將造成影響。

伊拉克參與費盧傑戰役的軍事人員除政府軍外,還包括安全部隊、警察和民兵組織等,人數達數萬人。這些人員分屬于不同派別,一方面打算借戰鬥“排除異己”,讓其他派別充當炮灰,另一方面又想獨占“勝利果實”,在戰事結束後的第一時間內搶占地盤,爲今後的政治博弈增加“籌碼”。這種心態導致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的進展緩慢。

伊拉克政府軍持續圍攻戰略重鎮費盧傑。圖/法新社

費盧傑2014年初被“伊斯蘭國”占領,是最早被該組織控制的城市之一,收複此地對伊拉克政府的反恐努力具有重要意義。

費盧傑城市規模雖然不大,但處于交通要道,距離首都巴格達僅有50多公裏,收複該城後,首都的威脅將完全消除,而且通往西部省份以及約旦、敘利亞的道路也會被打通,這對打擊盤踞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具有積極意義。

在費盧傑徹底解放後,收複第二大城市、“伊斯蘭國”在伊最後堡壘摩蘇爾,將成爲伊拉克政府的頭號任務。

責任編輯:那驍

作者簡介:

作者趙悅,新華社主任記者,長期在中東地區擔任戰地記者,報道過伊拉克戰爭、黎巴嫩戰爭等,採訪過卡紮菲、阿巴斯等政治人物,2009年至2011年常駐巴勒斯坦,著有《記者夫妻的中東時光》一書。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