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評中國足協去行政化:不能再靠財政養人踢球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媒稱,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隨後,中國的足球改革進行了一系列動作,最終迎來了中國足協的去行政化,也就是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有評論說,為了圓“足球夢”,從中央到地方也是下了決心。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18日報道稱,8月17日,《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宣布,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的各項工作已經啟動。改革後的中國足協將與體育總局脫鉤,撤銷事業編制,以公益社團組織身份獨立運行,並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面擁有自主權。

報道稱,當前的中國已經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然而足球事業卻裹足不前。中國男足在國際賽事上經常性顆粒無收,輸球已經是司空見慣。不少中國球迷將這種現狀歸咎於足協的管理機制問題。事實上,除了第一任足協副主席王俊生之外,其後的所有足協副主席都並非從事足球行業的“專業人士”。這種用行政命令管理足球的制度被詬病為“外行管內行”。

中國資深體育記者汪大昭分析說,改革後的中國足協仍然會與國家體育總局有著非常緊密地聯系,但是這種聯系的方式是有所改變的。

他說:“因為過去他們之間是上下級的關系,當時的足球管理中心做什麼決定,包括國際足聯通知說你們中國足協要來個代表到這兒開會討論問題,這個時候足球管理中心都要向總局請示,我們的領導能不能去開會,要得到批准……今後的中國足協可以依照章程來自主決定剛才說的這些具體的事情。那麼總局也不再對這種具體的事情插手了。”

他認為,改革後,國家體育總局對中國足協的領導主要是一種政治上的領導,比如反貪反腐、整頓風氣,並不會幹涉具體的事務。

報道稱,中國足協作為協會制的模式運作,包含47個一級會員協會,主要以省、市、區為主。那麼在中國足協改革後,這些下屬的地方足協該如何運作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鵬在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談到,“各地方要參照中國足協調整改革的做法盡快實施本地區足協的調整改革,充分發揮其在本地區足球管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中國資深體育記者汪大昭提出擔心。他說,由於中國足協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很難通過一次改革達到從上到下的通管。地方協會的改革過程將更加艱難。

他說,“我也聽到參加會的一些來自地方的代表對這個事情感到很為難。因為一個地方足協手裏的資源和國家足協手裏的資源是大不相同的。采取同樣的辦法去處理這些資源,那可能參照性並不強。甚至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內會讓這些地方的足協覺得資源都在別人手裏,它無事可做。”

汪大昭還談到,由於中國足協先一步去行政化,那麼在領導地方足協的時候,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感到力不從心。

報道稱,這次對中國足球體制的改革在曆史上並非第一次。1999年6月,中國足協曾在北京西郊紅山口召開工作會議,決定把足球作為體育改革的突破口,把甲A聯賽作為改革試點,確定了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方向。

然而,這次改革並沒有帶來預想的成績。國足不僅踢不過國際上的二三流球隊,而且頻頻曝出假球、黑哨、賭球、受賄等醜聞,嚴重影響國足的形象。

報道稱,新的足球改革方案是否會像紅山口會議一樣,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耗費政府財政資金,用納稅人的錢來供養一些人踢球,不是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