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产学齐补现代畜牧短板 纾困科技支撑乏力

中国新闻网

text

11月10日,第二届(2020)中国草牧业发展论坛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召开。图为论坛现场。 张婧 摄

中新网甘肃定西11月10日电 (张婧)“安定区90%以上的商品草基地以山地为主,立地条件差、地块零碎,目前适合于山地牧草收割、打捆等配套的小中型机械还存在效率低、故障率高的问题,草牧业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与产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10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说。

定西市自2016年提出建设“中国西部草都”、把安定区打造成草都核心区的构想以来,官方立足资源优势,立草为业,按照布好局、种好草、养好畜、防好疫的发展思路,加快草畜转化、畜食转化、食工转化,推进草食畜牧业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图为来自定西市岷县的一家草业公司展示不同种类的商品草。 张婧 摄

“当然,与发达地区草牧业发展程度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与差距,比如,科技支撑乏力。”对此,赵众炜建议,充分发挥草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深化龙头企业与专业组织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牧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究转化,特别是要推动山地机械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为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打造国家级草产业高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加大牧草机械购置补贴,对不能纳入的设立专项资金进行适当补贴。

当日,第二届(2020)中国草牧业发展论坛在定西市安定区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草蓄产业间融合,推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草牧业专家学者、官员代表、企业家齐聚定西市安定区,共同研讨中国草牧业发展大计。

定西市副市长陈学俭表示,定西是甘肃农业大市,产业特色鲜明。值得一提的是,定西历史上就是一个“畜牧为天下饶”的地区,饲草资源丰富,历来有种草养畜的传统,该市饲草种植面积和畜禽饲养总量一直位居该省前列。

陈学俭说,今年,定西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350万亩,年产鲜草总量1000万吨;培育形成草产品加工配送企业40多家,加工鲜草能力达220万吨以上;建成规模养殖场520家,培育养殖专业村775个,家庭养殖场7217家,发展规模养殖户10万户,牲畜饲养量达到1600万头(只)。预计今年该市草牧业总产值可达19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草牧业纯收入可达2800元左右。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表示,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牲畜良种补贴、种业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带动下,我国草牧业发展势头强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优质草产品和草食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

图为安定区草产品加工企业和新疆、河南等牧场签约现场。 张婧 摄

王宗礼说,尤其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了如“中国草都”等一批高度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饲草产业集群,草蓄一体化和专业化饲草生产加工等经营方式逐步发展,饲草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日益提高,草捆、草块、草颗粒和草粉等多样化草产品逐步兴起。

“但当前我国饲草产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基础不稳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支撑现代畜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能力均还较弱。”对此,王宗礼表示,要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草牧业科技支撑水平,依托草牧业试验试点区,调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学术团体和草蓄企业的积极性,在优良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技术研发、山地作业机械研制、节本物流储运方式创新等方面,组织开展科技攻关,整体提升草牧业科技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