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圍繞李嘉誠的爭論“驢唇不對馬嘴”

環球時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瞭望智庫微信公共號日前轉發一篇題爲“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在互聯網上遭狂轟濫炸,惹出一段輿論風波。16日,環球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稱,盡管瞭望智庫公號注明了該文的出處,標示出此文“不代表瞭望智庫的觀點”,但批評和嘲諷者還是把這盆水潑回到該公號所屬機構甚至新華社的頭上。一些人甚至搞出“別讓潘石屹跑了”“別讓任志強跑了”“別讓王健林跑了”的排比狂歡,好不熱鬧。

文章稱,對“別讓李嘉誠跑了”這篇文章,有人扒出該文作者羅天昊以往發表的多篇帶有聳動標題的奇文,證明他不是一位嚴肅的作者。還有人認爲他在此文中論證了李嘉誠以往在華投資大多落在官商關系複雜的領域,說出了公衆的“真實憂慮”。

人們追根溯源,發現這篇文章直到瞭望智庫公號轉引,一直“網上來網上去”,而且沒大網站參與,屬于中國社會非常邊緣、很難被人聽到的一個聲音。它一下子“火了”是因爲有人把它扒出來,被選定爲一個“公共痰盂”,很多人都去臭它,一泄與李嘉誠沒多少關系的各種情緒。

事情到了這一步,該文究竟說了什麽,錯到幾分已經不重要了。網上批評者認定是官方要“防止李嘉誠逃跑”,而且官方在准備收拾很多“資本家”,盡管稍微嚴肅一琢磨,就知道這是一些人在惡搞,但這種惡搞就能煽乎起來,這是最應叫絕的。

其實這也不是什麽絕活,這樣的惡搞不斷會附著到某個小理由上一把點著,這已是中國互聯網的日常遊戲。有些時候這種遊戲的背後隱約有“政治操控”迹象,但也有不少時候它們就是社會種種不滿情緒包括各種焦慮的畸形聚合,是一堆泡沫的攪動。

這段網上風波反映的還是很令人熟悉的情緒,比如對官方不滿,對官媒不信任,還有針對經濟前景和私有財産安全的一些焦慮等等。“別讓李嘉誠跑了”這篇文章是臨時抓來的“替罪羊”,不逮它,網上那部分輿論還會逮住別的“活魚”。

其實網上前一段對李嘉誠“撤資”的確有些議論和擔憂,而且對李所謂“撤資”表達不滿的,同眼下罵“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的,很多是同一撥人。在香港李嘉誠也遭到過同樣的議論。

這似乎在告訴我們,輿論場上有各種焦慮,它們會輪番釋放,而且有時不排除彼此是矛盾的。官方大概不需要與每一起輿論風波較勁,投較大精力分析它們的來龍去脈,每次都深挖它們的背景。人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這些網上情緒的真實存在,它們是社會不滿和焦慮的折射,這當中有些對應是荒唐的,但大的對應大體是可信的。

文章指,這次圍繞李嘉誠鬧出的爭議就有些“驢唇不對馬嘴”,但一篇網文的“這麽點破事”就能搞出這種動靜,還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