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香港商報報道,2008年金融危機後,亞洲以出口為主的國家遠離苦苦掙紮的西方而選擇中國絕對是理智的表現。但彭博社產業經濟學家亨德森認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另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聯繫極為緊密是自相矛盾的,而且也是高度不平衡的。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現在亞洲地區很多國家都希望自己能擺脫這種影響。而聯儲局10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在即很可能提供了一個契機——可能有利於亞洲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料助資金重新進入亞洲
一般的觀點是聯儲局加息將導致全球市場震蕩,資本也將逐步向美國回流,一些經濟較為脆弱的國家將向IMF尋求幫助,但這些擔心都是缺乏遠見的表現。對於上述所有的風險來說,亞洲國家經濟的基本面相對來說是較為穩固的,金融系統較以往更為健全,透明度更高,外匯儲備足夠應付另一場類似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同時,聯儲局加息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貿易國——美國經濟正逐步轉好的表現。聯儲局開啟加息周期就是給市場一個重要信號,即市場應對美國經濟穩步增長有足夠的信心,聯儲局加息的目的在於提振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全球投資商也希望美國經濟能穩步增長。
總的來說,超低利率在投資者看來就是經濟下行的一個心理反映。理論上來說,美國利率的正常化除了降低市場的風險因素增加導致投資者憂慮之外,還能增加市場的風險偏好,這樣資本就會重新進入亞洲地區,增加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提高當地科技和教育的效率。
聯儲局加息也可能導致國債收益率下降,股市上漲和政府財政收支更為穩定,而這些也將為政府調整經濟結構提供資金。
亞洲經濟產業趨多樣化
亞洲國家過去18年獲得了兩個深刻的教訓, 一個就是過度依賴出口是極為危險的,另一個教訓就是過度依賴一個出口市場的風險也很高。第一個教訓亞洲國家並沒有完全吸收。盡管亞洲國家增加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已取得較大成果,但出口仍是亞洲國家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第二個教訓仍有待強化,因許多亞洲國家只是將依賴主體由中國轉向美國。
亞洲國家一部分的自滿是過去七年過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帶來的後遺症,那時許多國家都從美國、歐洲和日本大量引進資金,並將這些資金投資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現在這種資本循環模式已經結束,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美國以及德國即將收緊貨幣政策。這導致政府在出口以外的行業和高端商品行業拓展就業機會的壓力增加,如果美國需求增加,這一過程仍將持續下去。亞洲國家經濟產業多樣化有助於其抵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逐步加息可保市場活力
目前,市場風險因素增加,因聯儲局將於本周召開貨幣政策會議。聯儲局可能像90年代中後期那樣,很快進入加息軌道。但亞洲在2004至2006年已經歷過類似情況,如果聯儲局這次快速進入加息周期,市場仍能保持一定活力,前提是聯儲局加息幅度不會過大也采取逐步加息的方法。
事實上,聯儲局2004-2006年加息期間,印度和印尼股市一路上行,此外,韓圜和新加坡元也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