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周思婷】剛剛謝幕的海博會上,湛江市市長王中丙公布了湛江下一個“大動作”——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臺下略微發出一陣笑聲。
笑聲的背后,是因為廣西現在已經成為“北部灣”的代言人,似乎其他任何城市再提北部灣概念都會淪落為配角。從2006年“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開始,廣西就以建設北部灣中心城市為目標,9年過去,這個“第一個人吃螃蟹的人”在北部灣占據了主場,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成為“北部灣概念”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稍稍看下北部灣區位你會發現,這個半封閉的灣區北部是廣西,南靠海南島,西臨越南,東有湛江雷州半島,這一區位優勢讓北部灣成為面向東盟的大門,成為一個在海防和經濟上都有巨大價值的灣區,而廣西也本不應該是北部灣之濱唯一的主角。
“環北部灣”概念爭奪戰硝煙四起
2014年,廣西經濟最發達的南寧市GDP達3148.30億元,湛江市GDP2258.7億元,廣西最發達城市比起廣東未進入珠三角經濟圈的城市,生產總值己超過后者三成。
倘若將湛江對比北部灣大都市圈,差距就十分明顯。只計算北部灣經濟區四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去年其GDP達到5448.21億元,是湛江的兩倍有多。
如今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而今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接近完成,北部灣將成為中國對東盟的最佳窗口。
同時,北部灣面積接近13萬平方公里,比渤海面積略大,現今環渤海經濟圈發展勢頭迅猛,海洋經濟正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和中國與多國自貿協定的簽署變得越來越“熱”,環北部灣區域更是必爭之地。
2006年,中越北部灣海上邊界理順。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也就是此時海南提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概念,積極尋求與廣西合作,海南很早就意識到要在北部灣經濟中分一杯羹。
湛江屹立在北部灣一側,在2013年被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建議加入“北部灣城市群”,今年5月,又傳出湛江要攜手北海共建粵桂北部灣經濟合作區的消息,但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4年10月,海南提出“共建桂—粵—瓊環北部灣城市群”,提出爭取將環北部灣城市群納入國家第二批跨省級的行政城市群規劃。
近日,湛江市市長王中丙透露“將湛江打造成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已經被納入‘廣東省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是廣東省要推進的重點項目。”湛江從粵西中心城市成為廣東省布局北部灣經濟的王牌之一。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湛江、茂名兩地工作匯報會上再次提到,要以建設北部灣中心城市為目標。”王中丙認為,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助推湛江成為“環北部灣中心城市“這件事上動了真格。
穩定廣東珠三角經濟發展一直是廣東經濟的重心工作,但隨著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的窮追猛趕,廣東經濟一方面急需轉型,一方面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廣東正在發力扶持第二梯隊。
湛江市市長王中丙今年表示,希望早日跨入廣東經濟發展“第二梯隊”,或許這也釋放出廣東在不遺余力扶持粵西城市融入潛力巨大的北部灣經濟帶的決心。
被“落下”的藍色湛江迎來新機會
“湛江錯過了很多機會。“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勛在2015年中國海博會一分論壇上為湛江表示惋惜,他對比了湛江與幾個國內外海灣城市的地形地貌,認為“沒有比湛江更正宗的‘海灣城市’了。”
地圖上的湛江市將北部灣的一部分抱在懷里,呈現出半封閉狀態,這使得湛江港擁有東海島、硇洲島和南三島作為天然屏障,成為優質深水良港。
同時25公里狹長的海岸線在整個環北部灣區域可算數一數二,一旦倚靠環北部灣城市群,將面向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傳統新興國家釋放出它的幅射能力。
但就是這樣一個占盡地利的好地方,不斷在歷史上錯失機會。
例如,它錯過了“北部灣經濟帶”概念的最佳提出時間;作為全國最早一批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中,它又錯過了保稅區的名額,成為14城市中少數幾個沒有A類綜合保稅區的城市之一,尤其在環北部灣經濟帶的欽州、洋浦等地先后設立綜合保稅區的情況下,湛江在北部灣城市群地位爭奪中逐漸落了下風,現今湛江的綜合保稅物流區(B類)還未完全封關運作;最為遺憾的是,由于湛江鐵路此前長時間歸柳州鐵路局管理,至今湛江沒有修通連接珠三角等地的高鐵,交通落后也成為湛江發展的掣肘,幸運的是,2017年通往深廣高速將開通。
于是藍色湛江的港口經濟成為它為數不多能攥在手里的經濟增長點。為了拉動GDP和湛江港口物流產業,湛江謀劃建立了產業轉移園,同時引入湛江鋼鐵項目,在湛江東海島上拉開了鋼鐵、石化、造紙工業的大幕。
2014年湛江湛江港年吞吐量達到2.03億噸,有湛江官員表示”其中有六千萬噸是由鋼鐵拉動的”,而2014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港年吞吐量2.04億噸,與湛江是毫厘之差。
同時,號稱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個港口通航的廣西北部灣三大港口,2014年真正瀕臨北部灣的防城港、欽州、北海貿易額分別為335億、327億、200億,湛江為388億,超過廣西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市級城市,湛江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孕育著潛力。
被“落下”的藍色湛江基于自身優越的條件,雖然無名無分,但仍舊在環北部灣城市群中刷出了存在感。
爭取“廣西6中心”成“環北部灣10中心”
今年之后,“中國海洋第一展”永久落戶湛江,同時湛江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它在海洋經濟上的投入提前加速。
如設立“南方海谷”發展海洋能源、科技、生物、裝備、物流、軍工、旅游產業。
為了錯開“廣西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概念,湛江提出“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則是海洋經濟的又一布局。
在廣東省政府為湛江設計的構想中,這個概念也相當于環北部灣城市群概念,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廣東湛江、茂名兩市和海南海口、三亞等市在內共打造10個中心,不再單一由廣西獨攬所有中心,而是跨越三個省份的抱團發展。
湛江市規劃局負責人曾透露,現在圍繞建設環北部灣有十個中心需要論證,它們是:臨港產業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港口物流中心、商貿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醫療衛生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康體運動中心、會展博覽中心等十大中心。
在海洋經濟領域,湛江要做大特色水海產業國家農業科技園,啟動100個技術創新重點項目和10項關鍵技術攻關、10個國家海洋創新發展區域示范基地項目,建設5個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動工建設湛江工業技術研究院。
當然,最讓湛江有底氣能成功融入環北部灣城市群的還是它的港口優勢。
數據顯示,湛江可建港岸線長460多公里,單湛江港灣內可開發的自然岸線長241公里。
按照《湛江港總體規劃(2008—2020年)》,湛江港劃分為12個港區,規劃港口岸線164公里,其中灣內規劃港口岸線61.5公里;灣外規劃港口岸線102.7公里。
2014年12月29日,湛江港年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成為環北部灣首個、廣東省第三個2億噸大港,僅次廣深。同時湛江在爭取把建設40萬噸級航道工程納入“十三五”規劃,將湛江港的航道從30萬噸級疏浚到40萬噸級,與巴西、澳洲、東盟、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停泊礦石、原油大型船舶,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湛江還加快開發港口群,形成了以湛江港為中心、環雷州半島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港口群。
當前,隨著鋼鐵、煉化、林漿紙“三大產業航母”的順利推進,東興煉油200萬噸柴油技改、渤海菜籽加工等重點工業項目的竣工投產,湛江臨港產業特質也越來越明顯,開始形成“前港后廠、前港后庫”的臨港產業發展格局。
提出一個概念或許并不難,但要成為運營一個概念遠不止一朝一夕。在湛江市2014年工作報告中曾提到一段話形容2014年,套用在2015年也非常合適,“由于臺風“彩虹”的突襲,2015年成為湛江的防災之年,但同時,種種新氣象也表明2015年或許是開放之年。”
比起廣西提出“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湛江晚了兩個五年規劃的時間,但總算抓起了這副牌,接下來就看怎么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