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強東:電商跨境 為什麼佈局澳洲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堪培拉記者徐海靜】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6月29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宣佈正式啟動京東“澳洲館”,這是京東繼“法國館”“韓國館”“日本館”之後在跨境電商方面的又一大佈局。劉強東表示,現在做跨境電商正值天時地利人和。

劉強東回憶說,2003年的“非典”迫使京東從線下走到線上,沒想到能在短短10年內取得年交易額4000億人民幣的成績。而就在今年,京東在“全球購”旗下相繼開設了“法國館”“韓國館”“日本館”和“澳洲館”,並計劃在年底前啟動主要國家的國家館,基本上每個月京東都會開啟一個國家館。

劉強東說,現在的線上購物群體越來越成熟。十年前,人們網購時會貨比二三十家,從中選擇最便宜的商品,而這些最便宜的商品往往是假貨。而如今成熟的網購消費者更加看重品質和服務,這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此外,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使用的終端越來越多地從個人電腦轉移到手機上,而手機購物群體是個人電腦的二至三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迅速崛起、關稅的逐步下降,以及中國政府對跨境電商的鼓勵,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創造了天時地利和人和,這就是為什么京東和其他中國電商企業紛紛進入跨境業務。

不過,不管是跨境電商還是傳統的國內電商,在劉強東看來最重要的還是前端的用戶體驗和後端的成本和效率。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京東利用規模優勢降低國外商品進入中國的成本,同時利用自有的龐大物流網絡,提高效率。而這些後端的努力,為消費者帶來更便宜的商品和更快捷的服務,提升了用戶在京東購物的體驗。

目前,京東“全球購”採取優質品牌商家入駐和自營海外直採模式,其中自營模式佔30%的比例。但劉強東心儀的一直是自營模式,這也是京東與其他電商的不同之處,因此他希望將自營模式比例增加到50%。劉強東認為,在試水跨境電商初期,各平臺的海外產品可能區別不大,時間長了,只有自營模式能夠將購物鏈的成本降低。他的終極目標是用戶分不出哪些是全球購,哪些是本地購,用戶體驗高度一致。

除了通過京東全球購“終結中國人出國旅遊拉著箱子購物現象”之外,京東還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搭建海外平臺,把中國品牌賣到國外,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品牌”。

此次“澳洲館”啟動的同時,京東與澳大利亞郵政達成了電商和物流方面的戰略合作。澳大利亞郵政在澳全國有970萬個投遞點,4477個零售網點,年郵件投遞量為53億件,每天接待用戶110萬人。與澳大利亞郵政的合作,幫助京東在澳建立強大的物流供應鏈。此前,京東已在俄羅斯開設“俄語站”。劉強東說,京東會先做好俄羅斯市場,並有計劃逐步將出口平臺拓展到印度、巴西、美國等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