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講述|那些年,我報道敘利亞戰爭

亞太日報

text

2016年2月24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西南部戰區達拉亞市,一名政府軍士兵觀察前方戰事。新華社記者楊臻攝

文 | 亞太日報記者 高文成 郭大江 孫瀾碧

近日,參加敘利亞問題和談的敘反對派高級談判委員會稱,反對派代表團成員決定悉數離開日內瓦,一波三折的敘和談再度遭遇重大挫折。而與此同時,當地時間25日,敘利亞多地發生襲擊事件,造成至少31人死亡,血腥戰場再添無辜冤魂……

如今,敘利亞戰爭已進入第六個年頭,這場21世紀以來最慘烈的人間浩劫已經奪走了25萬人的生命,近千人流離失所。其間,有多名中國記者前赴後繼,記錄那裏發生的一切。他們聽過臨街爆炸的炮聲,看過化武疑雲的陣地,感受過敘利亞人的痛苦,也思考著敘利亞的未來……

4月20日,三位曾經在敘利亞工作過的新華社記者、《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姜鐵英、陳聰和劉陽來到外交學院,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感悟,向大家展示敘利亞戰爭的全景畫面。

被摧毀的天堂

敘利亞現代文學家阿裏·坦塔維這樣贊美大馬士革:“大馬士革,你就是榮光的天堂、愛神的家。”而如今,“人間天堂”一步步墮落成地獄,“愛神的家”沾滿了敘利亞人的鮮血和眼淚。

姜鐵英在戰地一線采訪。文作者供圖

姜鐵英:2012年我剛到敘利亞時,雖然危機已經爆發一年多了,可敘利亞並不是想象中的分崩離析,街頭也沒有戰火紛飛。大馬士革街頭依舊秩序井然,人們享受著自己安寧的生活。等到我2013年離開時,局勢發生了巨大逆轉,隨時隨地可能會發生自殺式爆炸和小規模槍戰,甚至迫擊炮彈從天而降。沒有前線的街頭巷戰,無處不在的巨大危險,讓敘利亞老百姓們很少走出家門。

戰火摧殘的古塞爾小鎮。文作者供圖

劉陽:2013年,我們曾經到過敘利亞中部要塞古塞爾小鎮,當時政府軍剛剛把小鎮從反對派武裝手裏收複回來。雙方交火,小鎮面目全非,幾乎被夷爲平地。已逃走的當地居民被政府軍重新請了回來,可能他們的家園再也不會被重建,他們只是想來看看千瘡百孔的房子,可幾十年幾代人的生活痕迹都被戰爭抹平了。後來小鎮又經曆了更多的戰鬥,至今沒有重建的迹象。戰爭撕裂了社會,即使戰爭結束,重建基礎設施容易,但重回社會融洽狀態卻是非常困難。

在戰地,和敘利亞士兵一起吃大餅

去了現場,記者才有發言權;有了現場,新聞才有生命。敘利亞的新聞現場往往是硝煙未散的戰場。

陳聰在戰地與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合影。文作者供圖

陳聰:2013年8月,化武疑雲彌漫在敘利亞戰地。當時,敘利亞軍方電話通知我們到襲擊前線,我們提出視頻出鏡來呈現現場。政府軍好不容易才同意,擔心反對派在牆後埋伏了狙擊手。我們在現場必須彎腰前行,一旦直起腰來,就可能成了狙擊手的活靶子。當時,我們想在這個節點,必須發出新華社的聲音。一分半鍾的出鏡,我緊張地不禁加快了語速,心有余悸卻是義無反顧。沒有走不完的戰地,只有走不累的人。我們去戰地找一手素材,才能有傾吐的欲望,寫出傳達力量的稿子。

劉陽的“戰地午餐”。文作者供圖

劉陽:一次,很多外國記者一起外出采訪,政府軍派兵保護我們。當時我們在野外陣地,反對派武裝隨時都有可能衝過來攻擊。政府軍和我們說,“我們爲大家准備了‘豐盛’的午餐。”後來我們一看,主食就是死面大餅,地上放着一桶桶鹹酸奶,除了這兩樣,就只有煮熟的土豆了。和大兵吃大餅,這頓“戰地午餐”,雖然沒感覺到“豐盛”,卻因爲隨時而來的危險而真正難忘。

“菜場大媽都認識我這張中國臉”

戰地故事並不全是宏大的國家危亡,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戰地記者,首先要做個當地人。

姜鐵英:什麽是常駐記者?就是我們既是記者,也是當地人。我們生活在敘利亞,除了采訪寫稿,也要衣食住行。可以說,男記者駐外,除了生不了孩子,什麽都得會做。發動機壞了你要去修,開車之前你得先看看車底有沒有炸彈。我們的報道是客觀的,但人不是獨立的。我們與當地人息息相關,菜市場賣菜大媽都很熟悉我這張中國面孔。當我們融入當地社會,我們就不僅僅是戰爭的報道者,也是親曆者,這樣對戰爭就有著更深的感受與體會。

劉陽體驗土耳其浴與當地人交談。文作者供圖

劉陽:在當地生活,與當地人交朋友,就得去敘利亞的澡堂體驗一下傳說中的“土耳其浴”。進去之後,每人找個盆坐下來舀水衝洗。洗完之後,人們裹上毛巾,圍坐一團,點上水煙,來一杯加滿了糖的紅茶,交交朋友聊聊天,親身感受敘利亞的生活文化,聽聽敘利亞人的故事,畢竟他們是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重要的親曆者。

敘利亞離我們並不遠

敘利亞地處西亞,與中國距離遙遠。我們爲何還要從國家層面如此重視敘利亞戰爭?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敘利亞危機?

姜鐵英:敘利亞戰爭作爲現代戰爭,不僅有正面厮殺,更有無形的戰鬥。戰鬥在經濟領域打響,原來買一瓶水的錢現在連一杯水都買不到。民以食爲天,經濟的全面崩潰帶來的是民心的摧毀,國家因此處于極度危險的境地。我們作爲記者,感受更多的是輿論戰。海外社交媒體非常發達,每天鋪天蓋地的信息向你湧來。在輿論戰場上,人民對政權的堅定性迅速瓦解。由此看,我國保持長期穩定,保障國家安全,顯得更爲重要。

隨著美俄聯手打擊全球公害“伊斯蘭國”,其占領範圍日益萎縮,可是其危害可能才剛剛開始。隨著其本身戰鬥面積的縮小,“伊斯蘭國”向外逃竄的風險不斷擴大。有分析人士認爲,“伊斯蘭國”最有可能逃竄到北非,東南亞和中亞。我國的周邊安全會因此受到挑戰,另外隨著“一帶一路”的展開,中國的國家利益早已不再局限于這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一帶一路”沿線六十多個國家,中國與它們的互聯互通,使得中國的國家利益日益融入全球。(完)

責任編輯:那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