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聯整一個月,也在時下最流行的移動社交媒介——微信朋友圈中“刷屏了一個月。
微信5.2時代,通過朋友圈獲取信息成為很多“低頭一族的首選。馬航失聯、昆明暴恐、兩會開幕……剛剛過去的3月,不斷涌現的“大事件讓更多人緊盯朋友圈追蹤新聞熱點。
一個原本是朋友間互動的社交空間,如何變成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朋友圈裏的消息可靠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得了解活躍在微信生態圈裏的眾多公眾賬號。面對超過6億的微信註冊用戶,微信公眾賬號發佈的信息,經過轉發、分享和擴散,變成了朋友圈的一個個話題。
記者採訪了一些口碑較好,且經常被轉發和分享的微信公號,試圖探究它們打造微信時代“公眾情人的“秘訣。
“用常識解讀新聞的微信公眾賬號“今日話題自3月8日馬航失聯開始,就一直跟蹤事件進展。從“馬航失聯的7個疑團到質疑馬航單方面宣佈“飛機墜毀,“今日話題負責人說,“我們最愛做的就是用獨立思考和證據挑戰各種不靠譜的事件,幫助厘清謠言和真相。很明顯,這種話題在新媒體時代很受追捧。
昆明暴恐事件發生後,新華社旗下的微信“我報道連夜與新華社駐昆明記者聯繫,在3月2日早上推出了“昆明|春城之殤:一次無法成行的旅程、“昆明|暴恐事件目擊者自述等內容。
“時效性強,有獨家的消息來源,這些內容符合讀者對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需求,在朋友圈收穫了很多點讚“我報道負責人說。
騰訊新聞評論主編劉彥偉說,原創是微信公眾平颱風格形成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在朋友圈培養信譽的必要途徑。
公眾賬號“人民網給朋友圈的定義是“大圈套小圈。“人民網負責人說,“朋友圈實際上可以大致分為家庭圈、同學圈、同事圈等。新聞話題對各圈子都有影響,但要真正產生引導作用,還必須和圈子的特性相結合,要對小圈子的關係鏈有深入把握。
微信相較於微博的優勢之一在於密切互動,如何增加微信公眾賬號在朋友圈的粘性是各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擁有40多萬粉絲的微信號“新聞哥把互動做到了“極致。“帶新聞哥回家過年和“情人節,曬曬你的另一半等互動活動獲得了一呼百應的效果。
2013年的“爸爸熱從電視綜藝節目一直燒到手機朋友圈。湖南衛視官方微信更是趁熱打鐵,推出《爸爸給寶貝的一封信》在朋友圈繼續掀起分享和討論的熱潮。
朋友圈的沸點不僅來自社會事件,富於號召力的公眾人物也常常引領話題風潮。
微信號“騰訊思享會專訪王石後,“工商業界要自救,先自贖再說他贖的呼籲就引起了思想界和企業界的大討論。
原創加互動成為眾多微信公眾賬號持續吸引粉絲的首選“法寶。正如劉彥偉所說,沒有自己的原創內容,首先會陷入同質化競爭,其次是難以形成自己的影響力,更談不上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