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估计大家和楼主一样,都在关注“沈阳事件”吧?
20年前,北大女学生高岩自杀;20年后,高岩的好友发文指责当时高岩的教授沈阳对高岩实施了性侵,并最后导致高岩自杀。
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愤怒又疑问:为什么高岩不早点站出来指责沈阳?为什么要选择自杀,不是便宜了坏人吗?
是啊,为什么呢?
也许这部电影能给大家答案——
《不能说的夏天》
这部电影由真实案件改变:在2006年,台湾暨南大学教授李文志利用职务之便,涉嫌猥亵女研究生。女学生提出诉讼,李教授二审被判无罪。被害方继续上诉,但还没有等到宣判,教授死于心脏病。
在电影中,郭采洁扮演受害女学生白白。她爱听音乐,不怎么爱说话,是大一新生,爱台东干净温柔的海风。
新生入学,她很快就被李教授相中加入乐团。李教授谈吐幽默,举止优雅,还是业界大牛。和其他同学一样,她被他逗笑、对他充满崇拜。
迷人、地位崇高,还是个颇受学生好评的老师 ,这三种特征加在一起,足够让一个新生放下所有防备。
白白兴冲冲的赶去申请成为李教授的助理。她乖巧的回答教授的提问,当教授要她把门关上时,她一刻也没有迟疑。
毕竟,他是老师,传道解惑、受人尊敬的老师。
但当门关上,李教授很快露出真面目。他把白白逼到墙边,强吻,并告诉说:我会照顾你的。
白白拒绝,但没有用。李教授把她压在桌子上,脱下裤子,白白动弹不得。
她吓呆了,甚至喊不出声音。
之后,李教授照常上课、给乐团做指挥。他还是讲台上让人尊敬的学者,是白白的指导老师。
而白白,自残自杀,却什么都不敢说。
好了,问题来了,既然被性侵,为什么不报警、反而要忍受伤害?
事实上,性侵案的报案率一直很低——
日本政府2012年发布的《犯罪被害者白皮书》称,有7成日本女性遭到性侵犯后保持沉默,只有4%的人选择报案。1997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曾去广州做过一个村庄调查,强奸案的报案率只有4.6%。
被性侵者不愿意报案,可以想见的一个原因是舆论压力。
就像电影中,当白白与李教授的事情被曝光,白白却被说成是暗恋教授的花痴,“贱人”、“骚货”的辱骂源源不断地发到她手机上。
这种辱骂与标签,也许一辈子也摘不掉。而且, 舆论常常对性侵被害者更苛刻 。
一个性侵被害者,如果有一丁点道德瑕疵,都会被用来诬蔑她的清白:她爱穿裙子,所以说不定是她爱勾引男人;她有过好几个男友,所以说不定她性生活本就很淫乱......
这些指责毫不意外的也出现在白白身上——法庭上,白白以前几次向教授的示好就被辩方律师当做证据,把白白塑造成“勾引教授”的女学生。
舆论辱骂、自证清白的压力,都使得性侵被害者很难站出来。
但是当性侵发生在师生关系上时,压着女学生们不敢说话的,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原因。
还记得李教授在性侵白白是怎么说的吗?—— 我会照顾你 。
李教授觉得一句“我会照顾你”,就足以让白白顺从。因为他知道,他真的可以操控白白的生活:他不仅能决定学生的分数,还有庞大的资源,甚至能决定学生的前途。
就如电影里白白的律师所说,在这样的利益结构下,要学生能主动发声指控,太难了。
而且,正因为学生与老师一开始就存在这种不平等的权势对比,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性关系 一开始就存在着强权压迫的基因 。
对于地位更崇高者,如李教授一流,甚至还能颠倒是非,直接把受害者打入地狱,为自己建构起保护伞。
依赖老师资源的学校、信任老师权威的司法等等,都能成为保护伞的提供者。而学生呢?是必须服从老师与学校的弱势个体,差太远了。
这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强烈不对等关系,把受害学生逼入无助的绝境,他们找不到逃跑的出口。
所以,白白自杀。
这部电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 “寒蝉效应” 。
这本是个法律用语,意指因为害怕报复等后果,面对罪恶,虽然明明大家都看得到,但没有人愿意发声。
当寒蝉效应发生,出问题的,肯定不只是单个个体,而是个体依存的系统。
在电影中,白白用自己的身体、泪水与鲜血想要打破寒蝉效应,但如果没有司法的跟进,这种以死相搏也是徒劳。
而对高岩来说,现实更残酷。
一直到高岩死后20年,沈阳才被揭露,而且因为当年物证不全,也过了诉讼期限。恐怕还有很多受害者躲在暗处。
揭露沈阳们有多难,高岩们就有多绝望。
问题是,还要让这些受害者在绝境里无助哭泣多久?
(来源:24楼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