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中建为“一带一路”授信共1.56万亿元人民币

亚太日报

text

根据银行业协会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的介绍,截至2016年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三大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提供授信支持共计2254亿美元,折合1.56万亿元人民币。

在5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关于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工行副行长张红力和中行副行长许罗德分别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工行已累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项目212个,承贷金额674亿美元;中行跟进了469个“一带一路”大型项目,提供授信支持680亿美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上述场合介绍,建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储备了180多个重大项目,信贷规模900亿美元。由此可知,三大行截至去年底总共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授信2254亿美元。

潘光伟还表示,去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因此,截至去年底,两大政策性银行与三大行共计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贷款约4254亿美元,折合2.94万亿元人民币。

银行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给了这么大规模的贷款,是否存在风险?潘光伟表示,银行业的“一带一路”信贷目前存在三类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沿线国家项目期限长、资金需求量大,有点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传统的商业保险、商业银行贷款比较短,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此外,当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情况不同,各国企业履约还款能力也不一致;

第二,有市场风险,主要因为近年来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不一致,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国际资本市场和汇率、大宗商品市场动荡比较大,为银行业管控风险的能力提出挑战。最后有合规风险,即海外分支机构如何遵守当地监管规则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反洗钱和反恐等方面监管的规定。

潘光伟表示对风险要辩证地看待,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张红力表示,在工行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贷款中,尚未出现不良贷款。

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何在如此大规模的信贷规模下控制风险?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丁向群表示,国开行的贷款注重项目自偿性,不会增加所在国的财政负担。并且在自主选择项目的时候,会选择能够产生经济效应,且有经济可行性的项目。因此目前,国开行绝大部分项目产生良好的现金流,还本付息是正常的。

她续指,对主权类客户的贷款,国开行对合作国的财政状况和主权登记有严格要求,对授信额度和贷款集中度有严格限制的。而对于受重灾或穷国的贷款,则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的贷款额度内。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介绍,进出口银行设立了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对每个国家设定了债务上限,且风险控制较严格。他表示,由于进出口银行是主权贷款,因此不会发生大面积违约事件。

根据潘光伟介绍,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2016年全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达12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这些项目都得到了银行的支持。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