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0日發表題為《去廣州吧,沒戶口也能成家》的文章,稱現行戶籍制度下,中國人居住、上學、就業、結婚生育等都受到繁瑣的控制,而廣州市近期給戶口的鬆綁“政策似乎帶來一些新氣象。文章摘編如下:
數十年來,中國公民一直對本國的戶籍登記制度,即“戶口耿耿於懷,因為它控制了民眾要在哪裡居住、上學、就業以及結婚生育。
人們是如此懊惱,以至於廣州市公佈的新政策促使幾名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發起了一項運動,他們希望藉此傳播以下消息:如果你是一名中國人,希望在你讀書、就業、稱之為家的地方結婚和組建家庭,而這個地方並不是你的出生地,那麼廣州也許是你最好的選擇——它是一個外向型的都市,堪稱中國南方非正式的首府。
本周推出的“去廣州上學運動敦促考慮去哪裡上大學的高中生,選擇一所廣州的大學。本次運動的一位協調人、今年從江蘇省的南京大學畢業,並獲得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的湯倩說,這是因為在廣州學習,能讓學子們獲得在本地紮根落戶的最好機會,這要得益于廣州市最近給戶口鬆綁的政策。根據該團體公佈的一則聲明,湯倩和其他六名同學已經開始給中國其他四座城市——南京、昆明、青島、合肥——的官員寫信,呼籲他們學習廣州的榜樣。這個由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組成的鬆散組織,還開始在網上傳播訊息,上傳照片並呼籲其他人也加入此次行動。
中國人的生活在這點上之所以被搞得如此複雜,全都要怪與戶口掛鉤的繁瑣控制,戶口指定了一個人的正式“家庭戶籍所在,也由此指定了一個人有資格在哪裡享受社會服務、在哪裡合法就業、購買房產,甚至是在哪裡辦理結婚和生育許可手續。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實施的戶籍制度,總體上仿效的是蘇聯的居住許可制度(propiska),其目的是控制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人口遷徙。許多中國人對這套制度頗為反感,因為對他們來說,戶口意味著更不平等的人生機會。中央政府計劃放開戶口制度,不過預計只會採用步步遞進的方式緩緩推動每一步舉措。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改革當地的戶籍制度。
今年5月中旬,廣州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向市內各家官方經營的人才服務機構、各下屬人口計生局聯合下達了一份通知,指出政府應該向沒有廣州個人戶口,但是以“集體戶口身份合法雇傭的居民提供“戶口卡。集體戶口的戶主是雇主,持集體戶口卡的雇員可在本地辦理婚姻登記和計劃生育服務手續,而不必被迫返回他們的正式戶口本上所列的家鄉來辦理這些手續。這些人才服務機構既説明求職者在公有企事業單位找工作,也幫他們在私營企業找工作。這就意味著,新規定既適用於各行各業裡的高級員工,也適用于藍領工人。
湯倩說,這則通知“真的能簡化一些事情,它能幫助那些沒有廣州個人戶口的居民解決“結婚難和“生育難的問題。“去廣州上學運動提供了該通知的影本,在網上也能找到這份通知。
儘管並不是一定要在廣州讀書,才能符合入戶政策。但“去廣州上學運動想提醒年輕人,他們移居到這座城市能夠得到更好的機遇。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在擁有1500萬人口的廣州市,此次的規章變動大約將影響10萬名持本市集體戶口的人。
湯倩說,人們往往可以通過花錢來繞過規定,在中意的城市取得戶口,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付得起錢。她說,提供那種服務的公司運作方式可疑,充其量只是半合法。
“現在的情況是,你可以在一座城市上大學和就業,但是不能在那裡生活,她說。此處的“生活意為組建家庭。她說,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目標城市購買一處房產,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這麼做。
廣州市下發的通知指示人才服務機構,在集體戶口掛靠人員索取戶口卡,辦理結婚登記和生育服務證時,要“及時地配合,“不得以各種藉口拒絕。
不過,通知還要求人才服務機構每半年向當地人口計生部門通報一次人員婚姻變動信息、住址變更情況、聯繫方式變更情況,並指示要開展人口計劃生育“宣傳教育。這些規定反映出,國家仍在試圖高度控制民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