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題:中國經濟在增長壓力下正在積攢積極因素
新華社記者劉斐
有之炘
李雲路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已過半程。儘管各方人士對中國經濟在過去半年的表現有著不同的預期,但都肯定了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能夠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相機抉擇,一些微調措施及時精準,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正在積攢,對全年保持7.5%左右增長目標的預期不斷增強。
本月中旬,中國將公佈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經濟各項數據。在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由上季度7.7%降至7.4%之後,市場對二季度及上半年的中國增長存在更多的擔憂和期待。
普遍認為,在中國政府採取了包括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加快鐵路建設等一系列政策之後,二季度數據較一季度將有所好轉。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預計,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在7.5%至7.6%之間。
摩根大通的首席經濟師朱海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二季度經濟增長給出了7.4%的數字,與一季度持平,但較6月底預計的7.2%已經有所上調,並肯定“當前實體經濟表現略好於預期”。
國務院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已進入了以7.5%為中位線上下波動的新常態,通過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具體措施,可以保證各項經濟指標在預測的範圍內運行。
一些經濟先行指標的表現讓人相信,促進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積極因素正在形成。1日發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6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1%,在上月基礎上繼續上升0.2個百分點,已是連續4個月回升。
朱海斌表示,6月份中國PMI再次超過預期並進一步改善表明,一季度工業活動放緩的趨勢有可能已經觸底,而製造業在短期內有望出現一定水準的復蘇走勢。
一度暗淡的進出口數據也在恢復生氣。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7%,增速較4月提高6.1個百分點。6月份中國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1個百分點,為去年12月以來的高點。
實體經濟表現略好於預期,說明中國政府近期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初顯成效。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穩增長措施,包括支持外貿穩定增長,進一步簡政放權鼓勵投資創業,落實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等。
4月底推出的80個民間投資示範項目與能源結構調整工程、棚戶區改造及保障房建設等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舉措,客觀上都有助於穩增長。
中國國務院還專門召開會議,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消除影響政策落地的體制機制障礙。
“這些措施兼顧了投資拉動和結構調整,顯示了中國執政者改革的決心和宏觀調控手段的多樣化。”張立群說。
他認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態勢已基本確立。
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分析認為,中國經濟下半年可能重回去年同期的“最佳組合”,即經濟增速環比上升,改革預期升溫。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則通過宏觀經濟模型預測,2014年中國GDP同比增長將達到7.6%。
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中仍有一些風險因素,譬如房地產市場投資持續下降等。但隨著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前期改革措施效果顯現、新興行業活力釋放、外部需求環境復蘇等諸多積極因素發揮作用,將化解房地產疲弱對經濟增長帶來的消極影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確立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的目標。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在訪英期間表示,我們有信心實現今年7.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