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25日刊登美國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 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署名文章,文中稱:美國總統奧巴馬未來幾天內將繼續在亞洲完成一項尷尬的使命。本質上說,他此行的目的是試圖告訴韓國、日本、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民眾,對美國來說,他們的生活與福祉比阿富汗、烏克蘭和敘利亞民眾的更重要——美國最近剛剛拒絕對後三個國家出手救助。不過,這種說法可能並不是事實。
白宮表示,奧巴馬總統將再次向美國的亞洲盟友保證,它們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頭號重點,美國將為其撐起抵禦中國威力和影響力的保護傘。白宮還表示,美國將通過與11個北美和亞太國家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進一步推進美國與這些亞洲國家的經濟融合。亞洲各國領導人抱怨說,他們感覺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忽略,對美國的承諾感覺不放心。美國政府的上述表態旨在回應此類抱怨。
乍看起來,亞洲各國的抱怨以及美國對此的最新回應似乎合乎情理、也容易理解。事實上,他們徹底說顛倒了。如果只聽亞洲各國的抱怨,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近69年來,美國第七艦隊始終駐紮在日本橫須賀港,並擔負著在西太平洋巡邏的任務;你不會知道韓國駐紮著3萬美軍,而日本還駐有5萬美軍;你不會知道美軍擁有韓軍戰時作戰指揮權;你也不會知道根據美日安保條約和美韓安保條約,美國對日本和韓國負有單方面防務責任。也就是說,一旦日韓受到攻擊,美國有責任保衛日本和韓國,而如果美國受到攻擊,這兩個國家卻不以任何方式負有保衛美國的責任。
因此,比起美國的任何一個亞洲盟友,似乎美國更為孤單,美國被忽略的情況更為嚴重。我們有必要問一下,這些國家為美國做了什麼:美國政府為什麼要與它們結盟?事實上,考慮到這些國家與美國之間的防務責任不是相互的,它們也許更應該被稱為受保護國。而且,這些國家相互之間甚至也不是盟友。日本和韓國始終爭吵不斷,兩國之間甚至不存在國家安全情報方面的直接交流,反而要通過美國機構彼此對話。菲律賓本身十分弱小,也許除了幾個美國並不真正需要的軍事基地之外,它無法為美國提供太多回報。至於馬來西亞,儘管該國對美國十分友好,但它幾乎提供不了任何有戰略價值的東西。
與此類似,在經濟領域,利益的天平也是嚴重傾向這些亞太國家。它們大多都將國家的發展建立在重商主義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政策基礎上,利用貿易保護主義和匯率操縱創造了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
關鍵問題在於:是什麼威脅令這些國家需要美國再一次保證會提供支持?答案顯然是中國,這些亞洲國家想找到一個制衡力量來對抗不斷崛起的中國。事實上,奧巴馬在首屆任期之初宣佈的戰略重心重返亞洲戰略,正是對亞洲國家這種願望的回應。
根本問題在於,這是一種非常不可信的說法。要考慮這一點:美國政府在談論重返亞洲之時,它甚至還在繼續鼓勵美國經濟依賴中國,鼓勵對華投資,鼓勵對華技術轉讓,與此同時它還在小心地避免在中國的貿易、貨幣及金融政策方面惹惱中國政府。
其次要考慮到,中國對美國並不構成直接威脅。中國既不打算入侵美國,也不打算嚴重破壞美國經濟。此外,中國也沒有在全球推行一種危險的意識形態。
另外還要考慮到,那些在呼籲美國制衡中國時叫得最響亮的國家,也在儘快擴大與中國間的貿易和投資。因此,儘管制衡中國或許有利於這些國家,但我們不太清楚美國能從這一交易中得到什麼好處。亞洲各國及美國地緣政治權威人士對此給出的理由是,TPP貿易協定將會令美國受益。然而,即使按照最樂觀的預測,該協定到2025年也只會令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多增長0.5個百分點。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是,美國政府是否真的會在中日爭議島嶼合法歸屬權爭端中替日本出戰,或在黃岩島爭端中替菲律賓出戰。中日爭議島嶼日方稱為尖閣諸島,中方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無論如何,那也只不過是東中國海上幾塊無人居住的礁石。
對於上面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鑒於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姿態是單向的,讓美國人為尖閣諸島獻出生命,並不比讓他們為烏克蘭獻出生命更有道理。當然,這一答案也讓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和奧巴馬訪亞之旅變得毫無意義。
不過,奧巴馬也可以通過反問來化被動為主動。他可以不必回答亞洲各國關於美國是否會堅守承諾的問題。相反,他應該問問這些亞洲國家,他們準備為美國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