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反恐应发动欧洲的“朝阳群众”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吴板桥

英国首都伦敦当地时间3日晚发生多起袭击事件,造成6人身亡,数十人受伤。此次恐袭距离曼彻斯特自杀式爆炸袭击不过12天,距离即将举行的英国大选才6天。伦敦桥喋血引发的舆论震动与社会影响,早已跨越英吉利海峡。很多人都会问:“现在的英国还安全吗?”

伦敦再遭恐袭表明,英国和欧洲反恐形势异常严峻,其爆发呈现加速度上升的趋势。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英美联手发动伊拉克战争后,英国成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眼中钉,自然也是“基地”和后来的“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重点“关注”的对象。

自从2005年伦敦地铁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后,英国加强了反恐措施,包括与欧洲和美国的反恐情报交流。但好日子过了10年,恐袭就接踵而至。

自2015年《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发生后,欧洲再也不是过去祥和安宁的欧洲。从巴黎到柏林,从布鲁塞尔到斯德哥尔摩,从伦敦到曼彻斯特,枪声、哭声、警笛声此起彼伏,恐袭爆发成为欧洲“新常态”。粗略统计,造成大规模伤亡事件的恐袭,2015年西欧发生3起,2016年亦是3起,2017年才过一半,已然发生了4起,其中3起在英国。

纵观这些恐袭,“独狼式”、小规模组织袭击特征凸显,且作案手法相互效仿。自2016年7月法国国庆日尼斯发生卡车碾压惨剧后,通过车辆冲撞、碾压造成死伤的恐袭事件层出不穷——从柏林圣诞市场卡车碾压到英国议会大厦冲撞人群,从斯德哥尔摩卡车冲撞到此次伦敦桥喋血,莫不如此。

有的是“独狼”一个人作案,有的是三五人结伙作案——凶手们选择最不易预防的手段丧心病狂地伤害无辜群众,以最小代价造成最大程度死伤与威慑、轰动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英国警方防范、应急能力在欧洲首屈一指,伦敦有“反恐模范城市”之称,摄像头遍布全城,密度之高举世闻名。更何况,曼彻斯特恐袭案过去才10多天,英国警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伦敦却再度遇袭,问题出在哪?

问题的症结有二:一是恐怖分子的“本土化”,让恐袭防不胜防,二是仅仅依靠精英反恐,忽略基层群众的作用。

恐怖分子的“本土化”有两大来源:一是欧洲的伊斯兰化和移民融合难题。由于历史原因,西欧各国穆斯林移民数量战后一直在上升,大多数移民出于文化、经济等原因聚居在一起,在欧洲各大城市形成移民街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移民区的经济窘况更甚,高失业率导致年轻移民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与社会主流文化和基督教文明格格不入,移民融合难题更让移民街区的年轻人敌视社会,伊斯兰极端主义因而有着丰富的土壤和坚实的温床。

二是西亚北非动荡之后“伊斯兰国”的崛起,“圣战分子”返流欧洲造成“本土恐怖主义”尾大不掉。统计显示,有数千“圣战分子”从西亚北非前线返回欧洲,英国起码有300人。这些人潜伏在各个移民社区里,成为“定时炸弹”和播撒极端主义的“火种”。

一方面,他们自己可能会引爆“独狼式”恐袭乃至有组织大规模恐袭;另一方面,他们还传播和培养新的极端主义信徒、新的“独狼”。

面对防不胜防的恐袭,英国该怎么办?欧洲该怎么办?答案是,英国应该摒弃反恐精英主义,发动欧洲的“朝阳群众”参与,反恐才会有起色。

“本土恐怖主义”和“独狼”们犹如寄生虫一般,已然深入西欧社会的骨髓里,他们数量大、隐藏深,熟悉情况。要把这些极端分子挖出来,或是防止他们有异动,单靠安全部门和警方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社区自己的力量。然而,长期以来,英国和欧洲各国不习惯这种基层群防群治的社会治理方式,发动群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过来,群众的耐心是有限的。面对这样高密度的恐怖袭击,群众必然呼吁加大反恐力度、收紧移民政策,欧洲政治向右转的倾向还将持续。眼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即将到来的英国大选。

一方面,首相特雷莎·梅将承受更大压力,她必须响应民众诉求,展现自己的领导力。当前,反恐正成为英国乃至欧洲的政治主旋律和社会的主流诉求,她必须拿出“铁腕”手段证明自己是反恐舵手,有能力、有方法来领导反恐战争。

更何况,特雷莎·梅领导的保守党本来支持率大幅领先,但最近一直在往下掉,差距在持续缩小。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其支持率仅领先反对党工党4个百分点。伦敦桥喋血会不会进一步抹掉4个百分点的领先优势,目前还真不好说。

另一方面,反对党工党主张反思英国反恐政策,在民众中也有一定市场。一些英国人早就反感英国追随美国在西亚北非地区进行所谓的反恐战争,一连串的恐怖袭击事件将让工党在选战中获益。

所以,反恐要靠群众,英国和欧洲未来政治走向,也要看群众脸色。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