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种植的小西红柿长势喜人,今年收入保守估计可以达到2万元。 张国良 摄
中新网7月12日电 题:山西娄烦:残疾女子走下牌桌走进大棚成脱贫致富带头人
作者 陆祁国 薛丽芳
7月10日上午,山西省娄烦县静游镇东六度村。从早晨5点就在蔬菜大棚内忙碌的王玉梅,有些不舍地看了几眼长势喜人的小西红柿苗,结束了当日前半天的劳作。
今年46岁的王玉梅系残疾人。1992年嫁到东六度村往后26年,她从未得到过务工机会,经常通过打牌来打发时间。2019年以来,她的两项人生记录得以改写:
太原市公安局驻娄烦县静游镇东六度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只要有空,就会帮助农民干农活。图为扶贫工作队队长、东六度村第一书记任谦(左一)和队员黄忠炜在王玉梅的大棚内帮忙。 张国良 摄
2019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动员她走下牌桌、走进大棚,一边学习农业技术一边打工,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人生第一笔工资收入;
2020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支持她“小包”了村里的6座大棚。现在,她带领4名村民一起从事小西红柿和西瓜种植,成为令人刮目的自强自立典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结婚第27年,挣到人生第一笔工资
王玉梅出生于1974年,天生残疾,劳动能力不足常人的三分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王玉梅嫁到东六度村。其时,该村焦化企业发展势头正猛,丈夫齐安存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不用出村就能在焦化企业打工,每年工资至少也有两三千元。
“那时候的两三千块钱就是高收入了,足以确保一家人衣食无忧。”王玉梅回忆,2009年,因环境保护需要,东六度村9座焦化企业全部被取缔。对于多数村民来说,赖以增加收入的企业没了,就相当于财路被断了,纷纷寻求新的谋生手段。但是,她因身体残疾,根本没有可能通过外出务工寻求工作机会。
2013年,王玉梅被确定为低保贫困户。和以前相比,这个家庭发生改变的是收入下滑,不变的是王玉梅打发时间的方式:喊上几个姐妹一起打牌。
这一点,留给太原市公安局驻东六度村第一书记任谦的印象很深:“我第一次走进她家时,看到的就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打牌。”
为帮助王玉梅走出困境,太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马润生主动把王玉梅一家确定为他本人的帮扶对象。
2019年,太原市公安局驻东六度村扶贫工作队牵线搭桥,为该村引进优质小西红柿品种和山东寿光大棚种植技术。当时,马润生就提议“给王玉梅一个边学技术边打工的机会”。
对此,王玉梅的心态较为矛盾:“45岁头上终于迎来一次可以证明自我的机会,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是个残疾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大棚种植,能拿下大棚里边的技术活吗?”
令人欣喜的是,王玉梅领悟力和接受力都比较强,栽苗、打花、打叉、拉蔓、授粉……这些技术活她可谓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每天都能挣到70元工资。而且,工作两个月后,她就获得山东籍大棚承包人任善东“重用”,成为记账员,兼顾为任善东招募打工人员。
2019年,在本村打工将近4个月的王玉梅,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7000余元。
“小包”6座大棚 引领脱贫致富
王玉梅的变化,在东六度村及其周边村庄引发热议:人家残疾人都能学技术、挣工资,健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站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为趁热打铁,更进一步激发王玉梅脱贫致富的“斗志”,2020年4月,太原市公安局驻东六度村扶贫工作队决定再给王玉梅一个机会。
彼时,东六度村收回6座蔬菜大棚。考虑到王玉梅掌握的技术足以支撑其独立种植经营大棚,只是缺少资金和勇气,扶贫工作队多次与其谈心之后,王玉梅同意“小包”6座大棚,即:所有经费开支均由其他人承担,王玉梅负责蔬菜种植管理,每人每天工资保底70元。如产量和收益超出预期目标,再按比例为王玉梅提成。
“这就相当于给自己干了,王玉梅那个干劲可谓十足。”太原市公安局驻东六度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任谦告诉记者:王玉梅“小包”的6座大棚,其中5座种植小西红柿,另一座种植市场认可度极高的西瓜优良品种“甜蜜蜜”。
每天早上4点多,王玉梅就早早起床,5点准时到大棚内干活,上午干到9点多;下午4点以后再去,干到晚上8点多。
7月1日,马润生再次前往东六度村调研扶贫工作。看着长势喜人的小西红柿,王玉梅这样向马润生介绍今年的预期收入:“咱们这儿的小西红柿,糖分高、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太原市公安局驻东六度村)扶贫工作队现在为我们找了三个保底销路,保守点算,我个人今年的收入达到2万元没啥问题。”
7月10日下午,记者结束采访后,“被耽误了时间”的王玉梅拉上老公,匆匆赶往“小包”的6座大棚。她说:“最多再有半个月,小西红柿就成熟了。最后这段时间非常重要,我得多下一些功夫。”
室外,瘦弱的王玉梅疾步前行,身影很快消失在小道尽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