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載港口成為越南出口增長制肘

Asia Times

text

越南航運基建負擔過重,令貨運業蒙受巨大損失。國內最大型的碼頭因距離胡志明市較遠、交通基建不足以致使用率偏低。越南港口協會(Vietnam Port Association)估計,該國每年因出口量減少而損失約24億美元。亞洲時報 (

ATimes.com

)報導

位於胡志明市東南50公里以外的蓋梅國際碼頭(Cai Mep International Terminal)為載貨量約18,000個20呎標準貨櫃大型船隻提供深水通道。但其使用率遠低於容量,相反規模較小的泰萊港(Cat Lai Port)卻不斷超載。

蓋梅港和胡志明市之間沒有公路或鐵路網絡,貨運商較喜歡用泰萊港,因它較接近平陽和胡志明市等地。與此同時, 由於在一個主要交匯處的秤重站和路網遇上樽頸,泰萊港正面臨交通擠塞問題。

去年9月,當局通過撥款1890萬美元建設連接港口到環形公路的走廊,並在最大的樽頸位建設交匯處。計劃於2019年完工,但可能因土地平整速度緩慢而要延遲。

泰萊港於去年4月實施了網上貨運系統,用於審批程序和付款,以縮減等候時間。但越南的貨運處理在東南亞仍然是最慢的。貨運進口平均需時21天,相反新加坡只需4天。

在去年的亞致力新興市場物流指數(Agility Emerging Markets Logistics Index)中,越南上兩年排名也是第19,評級為5.33,落後於哈薩克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

貨運商私下把問題歸咎於政府官員,因為國企互爭地盤使港口問題沒法成為優先處理的事務。為了避免冒上失去影響力的風險,政府官員沒有宏觀地審視行業需求,反而傾向把資金瓜分給所有港口。

雖然港口發展對外國投資者開放,但國企的低透明度、購地困難和貪腐風氣令許多投資者卻步。

中越在南海爭議上緊張關係,也令來自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的潛在資金收緊。

今年越南的出口收入有望達至創紀錄的2,136億美元,但貨運增長放緩,部分原因是港口擠塞。今年預計出口增長率達13.5%,低於去年的13.6%和2016年的14.6%。

撰文:亞洲時報評論員Alan Boyd

原文:

Overloaded ports weigh down Vietnam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Reuters/K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