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庭审”现场。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供图
中新网吉林4月9日电 (石洪宇)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开启“云模式”,于近日成功调解一起涉及近30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
“气氛没有剑拔弩张,基本都是围绕案情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法庭调解,后来双方都接受调解结果。”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民事法官李杨9日向记者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庭审”成主流,且调解成功率颇高。
网络工程师为“云开庭”护航 。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供图
“到现在,我也没见过原告和律师本人。”李杨介绍,原告方是上海一家电容器公司,2015年向吉林市一家机电设备生产公司销售了9套电容器补偿装置,总价款达357万。
当年6月原告如约交付货物,但被告由于自身原因一直未能进行验收,剩余合同价款也未向上海电容器公司支付。直至诉讼时,被告尚欠原告货款本金285.6万元和违约金近百万。
“原告想尽快拿到货款缓解复工现金压力,被告也想尽快结束这次纠纷恢复生产。”李杨说,疫情期间当事人见面不易,原告选择在电子法庭上立案,法院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用“互联网法庭”开庭。
“云庭审”现场。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供图
李杨通过微信送达开庭通知,而后进行了大量沟通工作,“电话打了几十个”。她组建了调解工作微信群,告知双方注意事项及“云开庭”的操作方法。
“毕竟大家没法见面,我就用微信、视频、电子邮件和双方沟通、调解。”李杨说,双方的矛盾点在于,原告想尽快拿回本金和“利息”,被告想分期支付欠款并免除违约金。
在法院网络工程师的护航下,3月24日网络法庭如期开庭。“这时候特别依赖网络,双方的手机配置要够,还要使用麦克、耳机,怕庭审时有回声。”
“云庭审”现场。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供图
李杨说,庭审气氛很融洽。被告承诺将分两期还款,如未按时履约,将支付违约金。
李杨最近办理的4起民事案,均开启了“云法庭”:一起民间借贷案,当事人在加拿大;一起保证合同案,双方为避免接触,选择“云法庭”打官司;一起劳动关系案,当事人在外地。
工作9年的李杨说,网上法庭“针锋相对”的气氛缓和很多,感觉不好调解的案件有了“回旋余地”。“在沟通过程中,原被告双方都说在疫情期间企业不易,要抓紧复工。”李杨说,她对“云庭审”达到的调解效果很满意。
不过,她更希望疫情更早结束,“让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