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赫已逝 台灣科技行業進退兩難

界面新聞

text

【亞太日報訊】台北——辦公室鋪著木地板,房頂刷成明亮的橘黃色,會議室都采用東南亞的目標市場來命名,台灣少有的幾個創業加速器之一AppWorks有著它所模仿的美國同行一樣的外貌和感覺。

但公司創始人,37歲的林之晨(Jamie Lin)說起話來卻跟硅谷那些樂觀的企業家們不太一樣。相反,他對台灣科技業的未來憂心忡忡。

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說:“就好像是坐上了泰坦尼克號,你知道它會撞上冰山。你拼命打方向舵,但你清楚,調頭的動作還是不夠快。”

五年前,台灣的科技業顯赫一時。設備生產商HTC當時超越蘋果,成了美國市場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而電腦公司宏碁則超越戴爾,成了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生產商。這種成功幫助提振了台灣經濟,鞏固了台灣長期以來在計算機芯片行業的成果,讓台灣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成了全球科技領域的一支力量。

但這個軌跡突然調轉了方向。去年,PC市場萎靡不振,電腦廠商宏碁和華碩的股價分別大跌了43%和22%,而HTC更是暴跌45%。自從2015年2月以來,台灣的電子出口一直在下滑。當年第三季度,台灣整體GDP收縮,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科技行業的疲軟。

上周末,台灣選民投票選出了新的地區領導人。台灣的政黨四分五裂,但卻有一個罕見的共識——台灣科技行業需要幫助。四年前,就在上一次選舉之前的幾天,台灣科技界的大佬們還曾經走上電視,稱台灣現任領導人馬英九改善台灣與大陸關系的政策會提振這個行業。

然而,來自中國大陸廠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大陸的經濟卻在放緩,這一切都給台灣的科技業造成了復雜的影響。周六,民進黨的蔡英文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誓言要恢復台灣的創新,建設一個新的科技中心。因此,台灣近期的政治前途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於,它能否扭轉科技業的頹勢。

林之晨認為,台灣科技行業的問題是台灣的文化和政府造成的結果。台灣在制造業領域的優勢讓它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變成了科技中心,但政府未能培育出所需要的人才和靈活性,讓台灣超越這個優勢,向前發展到軟件和互聯網行業,而正是這些推動硅谷實現了現在的繁榮。2009年,台灣科技業的這種兩難處境在他眼裡已經變得很明顯了。當時,他看到了蘋果iPhone的一個廣告。

“廣告說的是,無論你想做什麼,都可以通過一款App來完成。”林之晨說,“我馬上意識到,台灣完了。我們非常擅長制造廉價的計算機和電話,但我們卻非常不擅長開發任何用途的App。”

批評人士稱,台灣的科技行業植根於一種保守的商業文化,這種文化是圍繞第一代高科技企業家建立起來的,但這些人現在正在老去。硅谷有Facebook 公司31歲的馬克·扎克伯格,中國大陸有騰訊創始人、44歲的馬化騰。但台灣不一樣,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包括芯片生產商台灣半導體制造公司的張忠謀,他已經84歲了;還有外包制造商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他也已經65歲了。

哈佛商學院研究台灣科技公司的教授威利·史(Willy Shih)說,這種情況強化了一種不適應創新的“生存至上心態”,導致科技行業的高管們不願意在有望讓他們的公司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市場營銷和設計上投入資金。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生產便攜式品牌硬件驅動器和USB驅動器的廣穎電通(Silicon Power)身上就表現出了這種哲學。這家公司位於台北市富裕的濱河社區內湖區。據一位員工透露,去年,這家公司在聖誕節前夕接到了一批潮水一般的訂單,於是把負責市場營銷、設計和銷售這些對於建設一個品牌十分關鍵的員工都派到了一線車間。這位員工不願意透露姓名,因為沒有獲得授權來討論當時的這項政策。

廣穎電通女發言人Yvonne Chang稱,這個舉措本意是為了改善辦公室職員與工廠之間的溝通情況,並不是為了削減成本。但當時公布這個計劃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卻呼吁“緊急動員”員工,要求他們上生產的“前線”去提供援助。

台灣一些規模更大的科技公司同樣陷入了類似的哲學。威利·史說,HTC對品牌的強調不夠,宏碁則是在個人電腦市場低迷的時候沒有進行充分的轉型,轉向移動設備。

宏碁和HTC都沒有回復要求發表評論的請求。華碩首席財務官吳長榮(Nick Wu)稱,公司已經預見到了行業的這些轉變,正在著手向機器人以及家用和車用計算機設備等領域擴張。

“轉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吳長榮說,“它需要戰略規劃,也需要扎實的執行,特別是我們這個行業眼下正在經歷大規模模式切換的時候。”

與此同時,台灣的創業規模雖然正在壯大,但依然很小。許多嘗試創辦新公司的人都說,他們經常遭遇保守的心態,導致年輕人改變軌跡,選擇成熟公司裡避開了風險的職位。此外,創業者還需要與迷宮一般的監管政策展開較量。台灣的政策限制在線支付平台,同時也制約了創業公司在本地上市的能力。

AppWorks的林之晨回憶,去年,他曾經和科技行業其他4個人與30位“立法委員”會面,制定一項規範類似於PayPal這類在線支付服務的法律。當時在場的委員中,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人曾經使用過哪怕是任何一個在線支付平台。

“如果他們一個人都沒用過,他們有什麼權利批評它,有什麼權利說它沒用?”他說,“至少得在家裡做點功課吧。”

一些組織現在正在著手重新激活台灣的科技行業。政府贊助的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Taiwan’s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是一個支持、同時也在孵化新型科技公司的組織。據研究院主任蘇孟宗(Stephen Su)稱,這個機構最近開始剝離更多的早期公司,而在以前,它一直更多的是協助現有的公司。

這個機構同時還在率先推動一項行動,幫助台灣公司和硅谷這樣需要快速成形和制造服務的地方建立聯系,為它們提供服務,目的則是從美國引進新的業務。這個組織還成立了一個研究團隊,研究監管問題。

政府發起用來提振創業融資和培訓的項目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負責人黃蕙雯(Anita Huang)說,需要更多的榜樣來為有抱負的創業者指明道路。她以台灣資金情況最好的初創公司Gogoro為例來說明情況。

Gogoro公司2011年由HTC前高管陸學森(Horace Luke,曾擔任HTC首席創新官)與人聯合成立,目前已經籌集到了1.8億美元,生產可更換電池的電動踏板車,而電池則存放在遍及台北各處的站點裡。2015年,這家公司的員工已經從2011年的15人增加到了600多人。

陸學森說,他的目標是不依賴大公司,通過提供基於可更換電池站點的服務和設備來建立一個平台。因為在本地擁有強大的聲譽,陸學森說,投資者給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經營公司的自由。這家公司的許多員工年齡都在40歲以下,他說,他鼓勵員工不要考慮短期問題,而要著眼於長遠的創新。

陸學森說,台灣科技界缺乏緊迫感的情況正在緩解。他說,過去18個月,整個科技界頭上都敲響了警鐘。“這裡所有的商業領袖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他說,“醒悟是改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