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的月亮常被當作完美、團圓的象徵,但其實月球本身並非完美的球形,而是呈朝地球方向凸出的檸檬狀。英國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解釋了“檸檬形月球的形成原因。
對於地球、火星等天體來說,自轉是導致其形成當前形狀的主要原因。但自轉本身不足以導致月球形成當前的形狀。在此前的研究中,月球表面眾多的隕石坑和巨大盆地給構築研究模型帶來了許多困難,因此科學界難以詳盡解釋月球的檸檬外形成因。
在這項新研究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專家分析了月球的地質特徵及其所受到的引力作用,並結合此前研究中關於月球歷史演變的相關資料,提出觀點認為月球之所以呈檸檬形,主要是其形成初期地質偏軟及月球自轉和地球引力共同作用所致。
研究人員解釋說,距今約40億年前,在月球最初形成時,其溫度較高,在薄薄的岩石外殼之下主要是液態物質,這導致月球的可塑性很強。而當時月球自轉速度很快,離地球距離又較近,容易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在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月球逐漸形成了整體略扁的“檸檬形。
領導這項研究的伊恩·加裏克-貝瑟爾說,上述發現有助於加深對月球的了解,併為研究月球進化過程中的其他事件提供依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