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与朴槿惠“构想”的异与同

环球网

text

作者 王林昌

韩国的政治家们似乎对德国情有独钟。他们喜欢通过德国的这个平台发布有关对朝政策的信息。甚至通过面向公众的讲演阐述他们对于未来半岛统一的设想。早年的金大中,近年的朴槿惠都走过这样的路子。

但有的是以喜剧结束,有的却以悲剧收场。它的后继者文在寅也利用了这个舞台,在象征着德国统一的柏林市政大厅阐述他的“半岛和平构想”,或者称作“柏林构想”。

对于这一刚刚起步的“构想”,有人表示欢迎,认为它是“打破解决半岛问题僵局的积极举措”;有人表示怀疑,认为它只不过是“一丝微光,并不足以穿透笼罩半岛的阴霾”。

朝鲜方面的回应也十分微妙,它一方面肯定“柏林构想”与韩国前任者不同的立场,但同时也认为它的主要内容“无助朝鲜半岛和平与北南关系改善”。“柏林构想”的命运多舛,人们倒是可想而知了。

说文在寅有别于韩国前任者不同的立场,在笔者看来,主要是指他与朴槿惠“半岛和平统一构想”的不同。

早在2014年,朴槿惠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发表讲演,规划了未来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蓝图,但被朝鲜断言拒绝。朴槿惠过多地宣扬了东西德国统一的模式和经验,强调“以民主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进行和平统一”。

在朝鲜看来,德国的统一是西德吞并东德的结果,朴槿惠宣扬的“和平统一”带有“吸收统一”和“体制对抗”的性质,朝鲜不能接受。在这一点上,文在寅与朴槿惠大不相同。

文在寅不再奢谈“统一”,而是把构建“持久和平机制”放在首位。他宣称,《6.15共同宣言》和《10.4宣言》的精神依然有效,他强调,他不希望朝鲜政权垮台,也不谋求对朝鲜的“吸收统一”。

《6.15共同宣言》和《10.4宣言》是金大中和卢武铉时期与朝鲜达成的政治纲领,这一政治纲领一直是朝鲜高举的旗帜。朝韩双方只要坚持这一政治纲领的实践,就可以找到打开南北和解合作大门的钥匙。

朴槿惠对朝政策的失败,并不能单单地归结于她推行了一条对朝的“急统”政策,至关重要的是在她的执政后期完全采取了向美国一边倒的做法,过分地依赖美韩同盟。在对待朝核问题上,她追随美日实施了极度对朝制裁手段,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关闭了开城工业园区,掐断了和朝鲜联系的最后一个通道。致使当今的韩国丧失了和朝鲜联系的任何手段,只能通过媒体隔空喊话以期待朝鲜的回声。

仔细分析文在寅“柏林构想”的内容和他与特朗普以及其他欧美政要的讲话,就可以看出,文在寅的对朝政策依然摆脱不了朴槿惠对朝政策的影子。文在寅对朝实施“对话+制裁”的政策,他面对朝鲜的导试,采取的是美日韩三国联手继续对朝鲜施压策略,他甚至呼吁国际社会“减少与朝鲜经济往来”。

应当指出的是,这种要求它国不加区分地“减少与朝鲜经济往来”的做法,与他“柏林构想”中有关半岛新的经济版图的设想是相冲的。

文在寅在他的“柏林构想”中说,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缓解半岛紧张”,特别是“军事紧张”。文在寅另辟蹊径,提出和朝鲜进行军事会谈,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应当受到鼓励。 但朝鲜对他的这一建议迟迟没有回应,也遭到了他的盟友们的冷对。

造成半岛军事紧张的原因,除了朝鲜的核试和导试之外,就是韩美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武器越来越高端,目标也越来越明显的联合军演。这种联合军演在朴槿惠当政时期已经达到了“极致”,看似对朝施压,实则是半岛乃至东北亚生战生乱的祸根。

而中俄双方提倡的“双暂停”,也正是“缓解半岛紧张”,特别是“军事紧张”的一剂良药。但文在寅对于中俄双方提倡的“双暂停”“双并行”方案熟视无睹。对于韩美联合军演不敢说“不”成为文在寅政府和朝鲜交往的一个“软肋”。

文在寅在他的“柏林构想”中声称,韩国新政府将“继承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的努力,更积极勇敢地主导半岛事务”。

若干年前,他的挚友卢武铉曾在自己的任内缩小并中止过韩美联合军演,也曾经对着他的军事同僚大声疾呼:要摆脱对于美国依存状态,而不要总是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转。

卢武铉的话至今掷地有声,人们期待的是文在寅能够在中止或者缩小韩美联合军演上下下功夫,通过“一丝微光”的照耀,打开南北对话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