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聶隱娘》劇照
(李思思 任沁沁)台灣導演侯孝賢作品《刺客聶隱娘》剛剛在京舉行了首映禮。這部摘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電影,從籌拍到殺青用了整整10年時間,侯孝賢用其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讓世界驚豔。
電影中聶隱娘的故事取自唐人小說,全文僅千餘字。為了在視覺上最大程度地還原唐代風貌,侯孝賢的御用美術指導黃文英功不可沒。
黃文英的名字,在海內外眾多大牌藝術指導中並不算耳熟能詳。其實從1994年起,黃文英便開始負責侯孝賢電影的美術指導和服裝設計工作,兩人已合作《海上花》、《紅氣球》、《最好的時光》等多部作品。
本月底,黃文英領銜編著的圖書《刺客聶隱娘》將由世紀文景出版社推出。全書分為兩本:一本為《唐 風尚》:《刺客聶隱娘》電影美術設定集,另一本是《拜訪刺客 唐傳奇》:在繪本中“觀看”《刺客聶隱娘》。
合作超過20年、最懂侯孝賢的黃文英想通過圖書《刺客聶隱娘》來紀念一部電影的誕生,為讀者講述電影背後曲折而動人的故事。
侯孝賢以10年的漫長時光,堅持不使用特效,通過電影《刺客聶隱娘》把傳統中華文化中藏而不露、言而不明的內斂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刺客聶隱娘》劇照
黃文英坦言,從1994年開始與侯孝賢合作拍片,很少像《刺客聶隱娘》這樣,“拍得那麼辛苦、拍得如此挫敗,困頓而幾近無奈與無助,最終在面對自己時,又自覺收穫如此充沛”。
在電影前期籌備的過程中,黃文英為了選取適合的拍攝地點,足跡遍及台灣,日本奈良、京都、姬路,大陸涉足的地方更多:湖北大九湖、小九湖、利川、神農架、武當山,內蒙古……
“攝製組在大九湖拍攝月餘,無數個清晨都是被凍醒的。”黃文英在書的前言中寫道,但那裏的山形地貌絕美,高山湖泊的地表植被極為罕見,景致幽野清逸宛如置身桃花源。
除了注重對外景環境的打磨,作為一部代表著神秘優雅的東方文化的武俠片,《刺客聶隱娘》中的道具布景同樣十分考究。
《刺客聶隱娘》劇照
例如,唐朝盛行養蠶,各種絲織品在當時十分流行,為此,黃文英親赴印度和韓國選取絲綢材料,以求通過細節步步引領觀眾進入電影劇情,讓人倣若置身唐風。
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戛納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類似這樣的好評如潮。
談到電影美術的重要性,黃文英認為,假如電影是一場生活的切片,電影美術與人物造型設計則是“生活還原”的藝術。
“侯導是大廚,我負責備料,職責是務必慎選食材、確保品質合宜正確,且契合大廚的需要,因為這是做出佳肴的第一步。”黃文英在書中寫道。
《唐 風尚》一書以電影中人物造型與場景道具為主軸,引用了大量劇照、設計原畫等素材,如實記錄了電影從室內場景的器具擺設,到人物服裝、首飾、粧容、儀態的表現,再到紅色與金色為主色調的色彩選擇,為讀者呈現出導演的講究挑剔及其對歷史的尊崇恪守。
《刺客聶隱娘》中充滿唐風之美的美術設計。
圖書《刺客聶隱娘》中的另一冊《拜訪刺客 唐傳奇》則是繪本,由台灣知名插畫家吳孟蕓繪製唐風插畫,黃文英撰寫文本,通過這種形式,讀者在繪本中也可以“觀看”聶隱娘的故事。
繪本在電影的基礎上,通過一幕幕插畫,將電影中的空間景觀、傢具器物陳設與人物造型等視覺元素呈現出來,帶領讀者走進傳奇詭譎的刺客世界,探尋各路高手對決背後的秘境。
電影《刺客聶隱娘》自2010年9月試拍,至2014年1月殺青,用掉了四十四萬英尺的膠片。在宛如一幅禪意山水的《刺客聶隱娘》背後,黃文英及美術、服裝團隊,功不可沒。
面對榮譽和讚美,黃文英卻十分低調,“現在電影即將上映,想透過這兩冊書,記憶屬於《刺客聶隱娘》獨有的最好時光,也希望對欣賞屬於終極獨特的侯氏影像美學意境能起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