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互联网巨头股价齐跌 ,科技股的涨势到头了吗?

界面新闻

text

在消费者们为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狂欢时,国内的科技巨头们却在资本市场遭遇重挫。11月10日至11日两个交易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公司均市值大跌。

截至11月11日港股收盘,美团在过去两个交易日内股价跌超19%,是跌幅最大的科技股,市值跌超485亿美元。阿里巴巴累计下跌14%,市值缩水1000亿美元。腾讯、京东、拼多多(美股)等公司股价分别下跌11%、17%和10%。

市场普遍认为科技股大跌与本周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相关。这项规定旨在打击的范围包括使用限定交易条款来限制竞争,基于顾客支付数据实施差别待遇,以及强制搭售等。其中还提到将对涉及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进行反垄断审查。

“这两天的科技股大跌,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想到。”一位基金经理对界面新闻说。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都因新冠疫情遭遇打击时,科技类公司却一枝独秀成为资本市场涨势最强劲的风景。不仅中美科技巨头们市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科技类公司IPO数量也大幅上涨,形成一股“科技IPO热潮”。

年初至今,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共上涨28%,A股的创业板指数也上涨高达49%。

“新冠疫情发生后,无论是中美都在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最后也会反应在股市上。”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镭对界面新闻说。传统的餐饮、酒店、旅游、航空等行业在疫情期间收入锐减,居家生活和工作令电商、云和在线办公等领域的公司营收表现抢眼,于是涌向股市的资金开始向科技公司集中。

这对科技类公司来说无疑是上市的好时机。“很多硅谷科技类公司已经达到上市规模,但股市有周期,如果形势不好可能会等等,如果形势很好,那就启动上市。今年确实是科技股上市的好时机,很多公司都在往上冲。”杨镭说。

咨询机构安永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IPO的数量达872宗,同比增长14%,筹资金额达1653亿美元,增长43%。其中,科技类公司在所有行业中遥遥领先,IPO的数量和筹资规模分别达210宗和539亿美元。

还有一批未上市的科技独角兽公司们正在IPO的路上。“估计得有几十家已经初具规模的硅谷独角兽公司要IPO。”杨镭告诉界面新闻。在国内市场,快手已经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字节跳动传出要将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等成熟业务打包上市的消息。

不过,眼下科技公司的好日子可能要告一段落了。

辉瑞制药称其新冠疫苗研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有望重回正轨,也触发了在疫情期间大幅上涨的科技股回调。

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连续两日收跌,有风向标意义的明星科技股FAAMG(Facebook、亚马逊、苹果、微软和谷歌)股价也接连下挫。从科技股中出逃的资金开始转向疫情期间受到压制的传统经济股。

此外,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们都在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和审视,这意味着它们的扩张脚步将受到约束。

本月,融资规模高达300多亿美元的蚂蚁集团在上市前夜被监管机构暂缓IPO计划。监管部门出台的针对网络小贷业务的新规预计将对蚂蚁集团的业务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估算,新规有可能会导致蚂蚁集团估值下降一半。

对于反垄断指南对互联网巨头的影响,摩根大通认为,短期来看将引起相关股票大跌,尤其是在电商和本地生活占据龙头地位的阿里和美团受冲击较明显。但不太可能引发大规模或者长期的抛售行为。

经过疫情以来的一轮暴涨,当前科技股的市值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戳破科技股“泡沫”的那根刺,尤其是投资者都已在科技股上获利颇丰的情况下。

“生活水平与GDP以及股市估值之间的差异也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焦虑。一旦他们看到不安的迹象,可能就会寻求锁定利润。”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