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海外代購”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要組成。近年來,更多中國消費者開始從海外購物,從嬰兒奶粉、紙尿褲、化妝品、奢侈品手袋,到牙膏、馬桶蓋,再到各種時令蔬果,代購業務快速增長,代購種類五花八門。
新華網發文稱,代購之所以如火如荼,主要優勢是低價,但這種低價往往以想方設法逃避關稅為前提。可如今,代購的好日子似乎要到頭了。
重罰難以迴避
有知情人士透露,針對海外代購更為嚴厲的監管政策,將於明年“兩會”後陸續出台。具體如何嚴格監管,還有待政策公佈,但重罰似乎難以迴避。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針對海外代購的監管力度在加大,過境物品的監管監控加強。個人私自夾帶貨品入境,可面臨經濟處罰,甚至刑事處罰。
據透露,監管部門已意識到,代購渠道已影響到國家、品牌商,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對行業運作體系的影響也很大。
代購除了逃稅,還導致假貨在國內大量滋生,傷害品牌和消費者。代購商品雖在價格方面有優勢,但在安全性、購物體驗、售後服務等消費服務方面均存在問題。
奢侈品牌聯手封殺
奢侈品牌成為海外代購的主要受害者。由於銷售倒掛,很多奢侈品牌在中國的門店變成廣告牌和形象店,生意很少。今年以來,普拉達、路易威登等多個奢侈品牌都在中國關閉多家門店。
財富品質研究院11月底發佈2015年《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者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910億美元,即78%的奢侈品消費都發生在境外。
而咨詢公司貝恩公司的一份報告也指出,2014年奢侈品代購行業規模在550億到750億元人民幣之間,幾乎是奢侈品牌內地門店銷售額的一半。
對此,奢侈品牌已經早有意識並採取反擊。據港媒報道,一家專注在內地建商場的香港開發商的一名高管表示,部分環球品牌的高層今年曾到訪北京,討論如何與政府聯手打擊代購。這位高管說:“奢侈品牌不擔心經濟放緩或者反腐。考慮到中產階級的擴大,個人開支水平也不差。他們擔心的是代購。”
政策不能一刀切
新監管政策還可能包括,將通過郵政代購方式購買的物品歸到電商範疇管理。
知情人透露,對此郵政和海關還在協商,因為一些通郵是為了解決境外親朋好友間的禮品饋贈,與代購存在明顯不同。今後海關將把這一塊進行細分,不會一刀切。一旦切分完成,大數據會對一個人每年購進情況進行篩選,來甄別自用和非自用。
嚴打代購,一方面可以打擊逃稅,另一方面也能刺激國內消費。只是,由此遏制的國外消費需求又有多少能真正回歸國內,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