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超市内方便面货架已经一扫而空。 王潇婧 摄
(抗击新型肺炎)面对疫情:“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中新网杭州1月28日电 (王潇婧 通讯员 郭洪芹)“超市里的白菜30元一颗”“囤点吃的吧,万一封城就麻烦了”……当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人数的上升,全国不少城市出现了“非理性”囤货的苗头。上述现象产生的背后是恐慌心理的作祟,而恐慌中的民众带着不安与迷茫,又会滋长“小道消息”的传播与扩散。
在疫情之下,愤怒、担忧、恐惧成为人们表现出的最多的负面情绪反应。据了解,目前浙江已有不少民间机构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主动请缨,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公益心理援助平台,希望能够让患者、医生和民众的负面情绪有出口,共同以理性的认知、健康的心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在安然过关和紧张到崩溃之间有一个微妙的焦虑平衡点。”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郭洪芹指出,适度的焦虑水平能够让人们保持戒备和警觉,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适度焦虑等应激反应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利的,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我已经连续失眠三天了!”26岁的杭州白领杨娅表示,近几天的消息都太“丧”了,她在刷手机时眼泪会止不住地流,沮丧感使她在深夜无法入眠,胸闷气短。
面对因为共情或同理心间接导致自己身心受到困扰的现象。郭洪芹同样给出了“自救”指南,在对待每天过载的信息流时,应该多关注其中积极的部分,努力做到三个“不过分”:不过分夸大信息中的负面性,不过分臆想信息中的模糊性,不过分加工信息中的未知性。
图为杭州西湖景区内等待体温测试的游客。 李晨韵 摄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其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在郭洪芹看来,长期、过度的负性情绪,甚至会给个别人带来很多躯体不适的症状,比如浑身乏力,心慌等。若不能正确区分上述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的躯体症状,则会导致当事人出现疑病症状。
她强调,保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科学认识是前提,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是关键,而保持对自我身体状况的敏锐觉察和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是促进自我身心健康的核心要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