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朱民:中國金融改革要為實體經濟服務

APD NEWS

text

圖為1月15號,IMF副總裁朱民在亞太金融論壇上發言。 新華社朱星宇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15日在亞太金融論壇發言時強調,中國金融改革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自我服務。

朱民說,經過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大家都認識到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他指出,全球金融體系太大,銀行資產、股票市場的市值加上債券市場的總額,相當於實體經濟的3.6倍。金融業的中介越來越多地從傳統銀行轉向市場,而市場沒有傳統銀行的規範監管,整個傳統銀行業走過了資本市場化的過程,交易的規模擴大了。

爲什麽銀行業會轉向轉向資本市場的操作?朱民說,一個重要的原因,金融業離開了為實體經濟服務,轉向自我服務。

他解釋說,金融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時候,受到實體經濟需求的約束;但走向自我服務的時候,市場可以無限發展。在金融危機之前,市場交易達到450萬億美元,今天還有400萬億。交易速度和經濟波動同時加快,人為製造房地產泡沫,繼而升級為房地產危機,最終形成金融危機。

他在談到中國時說,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未來不會改變。但上游沒有資源,需要債券,下游缺乏品牌,需要金融業支援中小企業創新。此外,金融業還需服務農村和農業、服務業、城市化、老齡化。

他認為,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就要建立以內需為主、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不靠政府刺激,不靠借貸。打開服務業,需要完全不同的配套金融服務。

他還說,城市化不等於樓市化,水電、交通、教育、醫療是城市的意義,這些公共事業投資和經營的週期長,公共事業的發展也需要金融服務。

根據預測,2022年中國將面對最嚴峻的老齡化的壓力,對此朱民認為,中國式老齡化的挑戰是“未富先老,所以要利用好中國龐大的家庭儲蓄,開發理財產品,使得居民用儲備金融資產為未來老齡化做準備。

朱民說,經過金融危機,中國的全球化進一步擴大,外部衝擊對中國GDP產出的影響高達65%,現在中國是完全國際化的經濟。在此背景下,他建議建立起金融的防火牆,以維護中國的金融安全,抵禦外界衝擊,維護經濟實體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