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電價改革試點啟動 電企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發改委4日發佈在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持續多年的電價結構調整試點正式啟動,標誌著爭議多年的電網企業監管方式轉變正真開始,意味著由市場主導電價已經不遠,同時透露出高層對能源領域改革的堅定決心和魄力。

電力體制改革、電價改革已十多年,市場主導價格、市場配置資源一直是電力改革的目標。習近平在今年6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也提出,要推動能源體制改革,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同時強調,要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電力改革對電力行業實行產業流程的縱向拆分基本思路,在發電、輸電、配電、電力輔業等不同產業環節分別打造獨立的市場主體。兩年前已經實現主輔分離、廠網分開,並在發電側引入了競爭機制。電力調度獨立、交易結算獨立,輸配電價、上網電價、銷售電價獨立,都是電力改革下一步要實現的目標。

為探索建立獨立輸配電價體系,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深圳試點新電價機制自2015年1月1日起運行),正式啟動我國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電價體系改革從頂層設計推進改革到現實推進,由此邁出關鍵性一步。

通知指出,在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將現行電網企業依靠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改為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即政府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核定准許成本和准許收益,固定電網的總收入,並公佈獨立的輸配電價。同時,明確了輸配電准許成本核定辦法,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和激勵機制。通知明確,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建立後,要積極推進發電側和銷售側電價市場化,電網企業按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

以上改革措施將緩解一直以來電力企業廣受詬病的境況。詬病主要針對兩方面,一是高企的企業負債率:以發電集團為例,國電、華電、華能、大唐、中電投五大集團,五家企業2013年共實現淨利潤473.93億元,平均負債率卻高達84%,遠遠高於70%的警戒線,債務償付能力屢遭質疑。二是壟斷問題: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覆蓋全國26個省,覆蓋國土面積達88%。由於處於壟斷地位,消費者無法從其他管道獲得電力,消費者對其暴利的指責不斷。

  

一位業內人士向媒體表示,以前電力市場的買賣均由電網來完成,電網既是發電企業的買家,又是用電企業的賣家,在整個電力交易中處於中間環節,決定了其壟斷地位,而供需雙方沒法直接對接。電力市場改革必須要先解決電網壟斷市場交易的問題,這次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更加強調了電網的通道功能,淡化了盈利,等於打通買賣雙方市場。

    

此前,為促進電力使用者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發展改革委已核定了18個省級電網電力直接交易輸配電價,但由於電力直接交易規模不大,電網企業通過低買高賣獲得收益的模式並未得到改變。這也是電力企業改革進展緩慢,難以推進的一個原因。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將為我國下一步電力改革積累寶貴經驗。電力改革最核心的仍是價格問題,市場化的核心是競爭,而競爭主要在價格上體現,新一輪電力改革能走多遠,關鍵還看對電價的改革力度。

 

此次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是十年電改重啟後實質性的進展,按國際通行的核價方法監管電網企業收入,加強對電網企業成本的約束,同時引入激勵性機制促使企業提高效率,標誌著我國對電網企業監管方式的轉變,也是電價改革開始提速的重要信號,為推進更大範圍的輸配電價改革積累經驗,並為下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電力行業改革依然艱巨,利益分配、資源配置、結構重組等問題依然需要在試驗中摸索,在摸索中尋求解決矛盾的有效辦法,為在更大範圍內推進改革提供可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