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们憧憬未来生活:康复后想吃火锅,也想捐血浆

新民晚报

text

和普通医院一样,医生每天都会查房

**方舱医院的患者们感慨医护人员辛苦,憧憬未来生活 **

康复后想吃火锅,也想捐血浆

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记者 郜阳

“要会员啊?”

14时许,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B厅的近十名患者来到电视机前,多数是青壮年小伙儿的他们很快和彼此聊开了。用遥控器翻上翻下,大家的意见很快统一了:《叶问4》。没看几分钟,屏幕上突然跳出视频软件的会员二维码。人群发出了一阵叹息,有人发声,要不换点别的吧。一会儿功夫,屏幕上太乙真人搞笑出场——大家选择了《哪吒》。年轻人站着,看得出神……

昨天,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武汉计划再建19家方舱医院。同时,进一步加强方舱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不断提高方舱医院的救治病人的能力。

在来到江城的日子里,记者换上防护服,“全副武装”跟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医生孙贵新和华晶,进入到上海医生主要负责的B厅,和数位不同年龄的轻症患者聊了聊。在这里,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坚强远远超过了恐惧和消极。

镜头1

虽是病人也能做点什么

“他们穿着防护服,一整天不能吃饭,我看着心好痛好痛。”61岁的史阿姨有些激动,“假如我的儿子来这里,我也会心疼啊!”你没法不注意这位穿着蓝色毛衣、带着“武汉志愿者”袖章的阿姨。在一片空地上,她旁若无人地对着手机唱歌,记者的镜头对准她,也毫不在意。

“她自己的心态调整得非常好,还能用好心态感染其他患者。”戴着N95医用口罩和面屏,华晶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要靠自身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去对抗、杀灭病毒。”

史阿姨说,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核酸检测会呈阳性,但反复强调,“我是轻症患者。”来到方舱医院后,看到这么多全国各地来的医生护士和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史阿姨坦言自己的内心被触动了,她也想做点什么。

“看到有些人心情不好吵架,我特别痛心,此时此刻的武汉需要加油。”史阿姨说,“不想让白衣天使们对武汉留下不好的印象。”每天半夜,看到保洁员打扫卫生,史阿姨会从床上爬起来,帮忙一块儿捡卫生纸。年龄和疾病不允许她长时间劳累,她选择把自己这块区域打扫干净。

“他们真的很辛苦,每天好几班,晚上也不能休息。我们有很多病友都说,希望他们多休息一下,别太累了。”

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

镜头2

等我好了约“华仔”吃饭

“华仔,等我好了,请你吃饭哦!”小赵是“80后”姑娘,记者来到她病床前时,她正躺着听音乐。见到来人,她利落地起身摘下耳机,简单理了理头发。

现在的小赵乐观开朗,时不时和“华仔”(华晶)开开玩笑。和不少患者一样,刚刚入舱那会儿,她显得特别焦虑,这让医生和她的交流都变得异常困难。好在年轻人适应起来很快,医护人员也用耐心抚平小赵的焦躁。

“当我知道家里就我一个人感染的时候,我反而没那么担心了。”小赵的这句话,让气氛一下子沉默了。她把有些掉落的口罩向上推了推,这似乎成了她的下意识动作。

真正让小赵安心的,是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华仔”会发微信为她打气,“这个病能治好!”有时晚上难以入眠,她会走到过道里,远远看着护士站里依旧忙碌的景象,“就一下子放心了。”她说,这里的病友们都会相互鼓励支持,他们都相信自己能迈过这道难关。

方舱医院里,病友们经常会问医生自己的病情,什么时候可以做检测、什么时候能够出院,医生护士都会很耐心地解答。

年轻人或许还不习惯加入广场舞的圈子,小赵的娱乐还是聊聊天,陪临床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打打游戏。她想着出院那天,能美美吃一顿火锅,再约上三五好友,唱个痛快。

镜头3

感恩医护拍视频成网红

“我身体在慢慢恢复,但一活动还是会出虚汗。这次肺部伤得有点严重。”郭磊(化名)憨厚地笑了笑,他是个热心肠,病友找他帮忙,他都会一口答应下来。

“等我康复了,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我想捐献我的血浆,有可能的话用来救治重症患者。”他突然特别认真、严肃地告诉记者,“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医生护士救回来的,我得懂得报恩。”

一口气说了很多话,郭磊有点气喘吁吁。一旁的病友插话:“他是个‘网红’咧!”这个高大的汉子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会拍点短视频上传,比如护士帮病人剪指甲、铺床单,保洁员打扫卫生之类的,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他们。”他想了想,“大概有几百万(次)播放吧!”

1月23日,郭磊有些不舒服,就没敢回家。让家人搬去新房子后,他孤身在另一处隔离。烧了两天,他去金银湖街卫生院拍了胸片,当时的诊断是支气管肺炎,给开了些药。可效果并不明显,郭磊越烧越高,三天后的夜里,他被急救车拉去了医院。“当时拍了CT,就确诊了。”但当时医院没法收治,郭磊只好回到家中。情况并没好转,他一度发烧到39.6℃,那一刻,他觉得很无助。发着烧,他强撑着开车来到医院,发现队伍已排成了长龙。由于是确诊病例,他需要到另一栋楼寻求治疗,可到了后,郭磊再次绝望了。他用了四个“很长”形容那天的队伍。“我前面有100多人,可我那时已经呼吸困难,快昏厥了。我想感谢一位好心的护士长,是她拿着我的病例求了两次医生,才为我争取到了一张床位。”

郭磊被送到另一家卫生院,在那住了两天,可仍旧高烧不退。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控制,医生只能开了些激素,总算把体温降了下来。2月10日,有些好转的郭磊被转送至东西湖方舱医院。

“希望在这次疫情过后,不要再出现医闹了,别再让这些‘逆行者’们心寒了,好吗?”他真诚地说。

两名上海援鄂医生讨论患者病情。 图片均为 郜阳 摄

镜头4

追剧刷博“95后”想火锅

你看不出邓斯(化名)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记者来到她身边时,她正拿着一袋中药准备去加热。小姑娘的病床打理得很清爽,一旁的储物柜上,放着零食、化妆品和平板电脑。“95后”的她喜欢追剧、刷微博,听到采访请求,她让记者稍等1分钟。对着屏幕,她赶紧理了理头发。

被收治进方舱医院前,邓斯也从网上看到了些传言。“曾经担心这里的环境不好,但进来后发现,条件还是不错的。”小姑娘笑着说。她工作的城市不在武汉,原本是想陪家人好好过个热闹年。在自己确诊后,她第一时间告知了接触过的亲朋好友,万幸的是,他们中间没有人感染。除了核酸检测呈阳性,邓斯几乎没有其他症状。在方舱医院的大部分时间里,她习惯一个人坐在床沿上看视频。

“出院后想干什么?”

“我想玩,想吃火锅!”小姑娘不假思索地说。

一旁的医生适时告诉邓斯,她的核酸检测已经两次呈阴性,只要CT显示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她在这两天就能出院了。

“你愿意为重症患者捐献血浆吗?”医生问道。

邓斯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臂,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镜头5

不再难受每天跳舞逗孙

“奶奶在哪里呀?”56岁的张阿姨看着手机,温柔地问。

“奶奶在医院。”手机那头,是她三岁的孙女,活泼可爱。

“奶奶为什么会在医院啊?”张阿姨继续逗着孙女。

“因为病毒把奶奶打败了!”

“你应该说,奶奶你要好起来,把病毒打倒!”张阿姨佯装生气,可眼里流露的,是掩盖不住的慈祥和疼爱。

“奶奶你快好起来,我等你回来和我玩!”

关了视频,张阿姨眼角有点湿润。“我每天要和孙女通话两次,早上下午各一次。”她说,“和孙女视频(聊天),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张阿姨还记得离开家那天的情景,她哭着说,进了方舱医院还能回到这个家吗?“那时心情很压抑,真的特别难受。”刚进医院,她把自己“藏”了起来,不愿意多说话。医生护士看到这样的情形,经常过来陪她聊天,开导她。日复一日,张阿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我是空着手进来的,这里基本生活所需都能保证。有次我托护士妹妹给我买东西,她坚决不收我钱。”吃完晚饭,张阿姨也会跟着大家一块儿唱唱歌,跳跳舞,做做健身操。她开玩笑说,病毒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输给了广场舞。

“你们大老远来支援武汉,这是个传染病,你们又那么年轻,真的很不容易!”她说,“护士每天为我们送饭、查血氧、量血压,她们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真的很感动。”

16时30分,护士站的广播正呼唤某位病人来拿药;电视机放完了电影,人群渐渐散去,有人正在点歌,是齐晨的《遇见彩虹》。

当天的晚饭也已经送到,隔着面屏和两层口罩,闻不到饭菜的香味,一位大叔打量了记者几眼,拿起盒饭和筷子回到病床边,打开盒盖,热气冒了上来,有红烧肉和鸡蛋,看他大口吃饭的模样,应该很香。